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阳光电源,逃不出光伏内卷

从2020年下半年至今,光伏的全产业链涨价让市场已经见责不怪。一起飙升的硅料、硅片、组件价钱,让不少市场人士担忧:上游连续涨价,组件环节连续跟涨,是否会抑制终端的装机需求,是否会影响光伏平价上网的历程?

2020年有考察者呼吁“别让光伏玻璃划伤了整个行业”,2021年行业人士继续呼吁“别让硅料烫伤了整个光伏行业”。

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很自信:“硅料涨价只是在镇静的水面扔了一颗石子,起了一点涟漪而已”。但海内光伏企业已经有不少接纳一体化结构,尤其多涉及下游光伏组件,因此受到硅料涨价影响,利润率被或多或少地侵蚀掉。这已经在各家的一季报中有所体现。

相比起来,逆变器环节由于处在“多晶硅片-硅片-电池-组件”产业链条之外,并不受到硅料涨价的直接影响,因而在“淡季不淡”的环境下充实享受了光伏行业高景气的盈利。

阳光电源(SZ:300274)、锦浪科技(SZ:300763)、固德威三家逆变器企业在去年净利润翻倍的情形下,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增进均超80%。在光伏行业普遍的“内卷互杀”状态里,是忧伤的一抹亮色。

不外,逆变器行业自己实在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机构WoodMackenzie的数据显示,光伏逆变器环节的市场集中度在近几年泛起下滑,尤其是CR5、CR3逐年下滑,反映出行业内头部企业竞争的猛烈。

作为多年的全球老二,阳光电源在2020年华为受到外洋打压,出口受限、市场份额萎缩的情形下,抢占了华为的外洋份额,成为全球老大。但同样面临对手崛起的压力和挑战。

数据显示,2019年华为出口市场份额为21.53%,阳光电源为12.52%;2020年1月-5月,华为下降为14.82%,阳光电源提升为13.86%。华为丢失了6.71%的市场份额,而阳光电源市场份额仅提升了1.34%,其余的市场份额均由对手分食。

叠加行业内集中式和组串式逆变器的蹊径之争,“缺芯”风险、涨价缺货等不确定因素,现实上,看似置身事外的逆变器行业,日子并不比光伏的其他环节好过若干。

01

依赖外需

外洋市场才是逆变器的主场。

众所周知,中国光伏行业经由多年生长,已经在产业链各环节称霸全球,孝顺了全球60%以上的产能。而逆变器行业也不破例,而且外洋市场才是逆变器的主场。

数据显示,2019年海内逆变器市场规模占到全球市场的12%,而外洋市场的规模占到了88%。

尤其在硅料涨价影响行业景心胸的情形下,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在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业绩连续高增进,与外洋市场的需求密不能分。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阳光电源外洋区域(含港澳台区域)的销售收入为66.02亿元,同比增进101.77%;而大陆销售收入126.84亿元,同比仅增进30.34%。

中国逆变器企业攻陷外洋市场的“大杀器”就是性价比——2019年阳光电源的逆变器单价约0.24元/W,而外洋逆变器龙头德国SMA的单价约0.57元/W,阳光电源的单价比SMA廉价57%。

且阳光电源的逆变器营业仍然有33.75%的毛利率,远高于SMA的12%。这一定水平要归功于中国完整且廉价的产业链盈利。

原质料在逆变器成本中占有90%以上,而逆变器中除IGBT等依赖入口的半导体质料,大部门都可以被国产替换,从而使得整体成本大大降低,为海内逆变器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空间。

此外,由于外洋市场对逆变器产物品质和可靠性的要求高,而对价钱敏感性相对较低,因此外洋的售价和毛利率高于海内。

以锦浪科技为例,2020年外洋营业的毛利率为42.58%,远高于大陆营业的15.28%。外洋营业仅占其营收的60.44%,却孝顺了80.88%的利润。

遇上了外洋光伏装机和逆变器替换的市场盈利,海内的逆变器企业依附高性价比快速渗透外洋市场。从全球逆变器的CR10来看,海内企业占比由2013年的12%提升至2019年的48%。现在,海内逆变器企业在外洋市场份额已提升至55%左右。

与此相对的是,2012年德国SMA市占率22%,2019年已经下降至8%。

影响行业名目的另一个要害变量就是华为。近年来,中 美关系主要致使华为出口受限,华为外洋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给予其他海内龙头朋分市场的时机,稀奇是阳光电源。

02

鏖战与重塑

自2012年以来,新进入逆变器行业并跻身前十的玩家仅有华为一家。

市场规模更大,产物利润率高,性价比优势更突出,外洋市场堪称海内逆变器企业的一片乐园,同时也是不能放弃的必争之地。

从近三年逆变器行业的集中度转变来看,整体行业集中度泛起了下滑,主要是由于外洋大厂SMA、ABB等企业份额下降,其份额被海内逆变器新势力如锦浪科技、固德威、古瑞瓦特抢夺。

此外,华为丢失的市场份额中,阳光电源仅抢占了1.34%,其余的5.37%市场份额,则大部门由其他海内对手分食。

光伏逆变器行业的门槛相对较高。天风证券指出,逆变器行业的护城河在于手艺研发与营销服务,头部企业基本上都要有10年以上的履历。自2012年以来,新进入逆变器行业并跻身前十的玩家仅有华为一家。

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同样猛烈。最近三年来,CR5、CR3逐年下滑,反映出行业内前10名后半段的猛烈争取。尤其2019年后,锦浪、固德威等行业中游厂商先后上市融资拓宽外洋渠道,缩小了渠道差距,正在迎头遇上。

相比竞争对手,阳光电源虽然进入行业更早,整体市占率遥遥领先,渠道铺设更广,但并未获得资源市场更多青睐。

凭证2020年业绩,锦浪科技、固德威的市盈率都在80倍以上,高于阳光电源的61.45倍。这意味着,市场认定逆变器行业处于成耐久,行业名目尚未明确,龙头企业没有足够强的壁垒,也就没有龙头溢价。

相比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等对手受益于外洋营业占比更大,组串式手艺蹊径的兴起,以及作为中小玩家自己基数较低,更被机构所看好。

锦浪科技、固德威虽然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的出货量位居后段,但组串式逆变器营业规模更占优势。其中,锦浪科技2017年单相、三相组串式逆变器划分排名全球第五、第四;固德威2019年单相、三相组串式逆变器出货量全球市场排名第六位、第五位。

天风证券凭证GTM数据指出,组串式逆变器在整体市场中份额有望从2020年的67%提升至2025年的85%,行业名目或将重塑,头部组串式企业份额将大幅提升。

这意味着锦浪科技、固德威等玩家相比集中式和组串式并行的阳光电源拥有结构性的优势,和更大的业绩弹性。

此外,阳光电源有靠近一半的营收来自于电站投资开发。公司在交流中示意,今年上游原质料涨价,对电站营业的毛利率也有晦气影响。因此针对今年的业绩前瞻,大部门券商给予阳光电源的业绩增进预期要显著低于对手锦浪科技与固德威。

逆变器市场的猛烈竞争仍然如日中天,对于市场的争取,还要让子弹再飞一阵子。

03

涨价与缺货

大部门的收益都流向了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

今年以来,硅料价钱的连续上涨让不少光伏业内人士头疼,但自4月最先,光伏逆变器也最先了涨价。

4月上旬,固德威宣布调价说明,部门逆变器价钱上调10-15%。不久后,另一家头部品牌古瑞瓦特也同样追随将产物价钱整体提升了10%-15%。

不外,涨价并不意味着逆变器厂商拥有了自主订价权。看似可以增重利润,实则是一种无奈。由于大部门的收益都流向了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

如前文所说,原质料在逆变器成本中占有90%以上,其中以IGBT为代表的焦点半导体零件,现在仍完全依赖于入口。随着去年来的芯片缺货潮,价钱也水涨船高。

此前半个月,53家芯片原厂曾整体宣布调价声明,涨价幅度约为5%-20%不等。在固德威的调价说明中,“芯片荒”是主要缘故原由,且以为未来焦点部件的价钱仍会连续高涨。

不外,腰部厂商宣布涨价的同时,大厂如阳光电源却按兵不动,并未追随。

这是一种行业内部博弈。有业内人士指出,阳光电源不追随涨价,或与其下游强势有关。作为海内主流逆变器厂商,阳光电源的主要客户是“五大四小”等发电企业,通常通过集采招标的方式购置逆变器。在今年上游涨价的情形下,光伏发电收益本就不乐观。逆变器市场竞争中手艺壁垒不高,涨价可能会丢掉市场份额。

然则不将上涨的成本转达给下游,对阳光电源来说也就意味着自身利润率的受损。

现实上质料涨价还不是最恐怖的,比涨价更恐怖的是缺芯。有芯片的例子在前,在供应欠缺的情形下,无论产物售价怎么飙升,企业的业绩增进照样受限。

浙江正泰能源董事长陆川曾对今年户用逆变器的货物供应示意担忧:“今年户用光伏最大的阻碍应该是逆变器,当人人都冲进户用市场后,却发现买不到货了。4月份暂时没有缺货征象,是由于透支了5月和6月的库存。”

陆川还指出,由于芯片紧缺,光伏逆变器产物的产量和品类都可能受到影响。这意味着“缺芯”会直接影响到光伏逆变器产物的产量和供应。

虽然阳光电源作为头部公司,能够与供应商保持战略同伴关系从而保证供应,但芯片企业的供应是刚性的,很难在短期之内快速扩张。阳光电源的业绩,也就从源头上被戴上了“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