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动力电池厂,生死大逃杀-国际黄金
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近2年多时间,中国锂电产业链上宣布的在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项目达660个,总投资预算近3.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动力电池(含部门储能电池项目)领域的投资规模超2万亿元,堪称投资最疯狂的赛道,没有之一。
另外,仅20家动力/储能电池企业2025年产能设计已达6188GWh。若思量全球局限内其他产业巨头的生长设计,2025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企业产能设计很可能将跨越8000GWh。
在产能过剩新共识下,价钱战凶猛而至。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动力产业洗牌大幕开启,产业步入疯狂内卷时代。
毫无疑问,动力电池产业已进入了新一轮残酷的洗牌周期。
1
历史上的大洗牌
2009年,国务院出台《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设计》,放置资金支持新能源产业生长。同年,中国宣布“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树模推广应用工程” ,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与推广提供财政津贴,并设计在3年内,每年10个都会各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树模运行。由于报名的都会过于踊跃,之后现实介入“十城千辆” 项目的都会跨越了20个。
自此,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产业正式开启了产业化历程。但产业真正步入快速生长阶段照样要等到2013-2016年,这时代,资源疯狂涌入动力电池赛道,那时短短两三年间,海内动力电池企业从最初的40余家,迅速发展至200余家。
为了提高市场进入门槛,在2016年底工信部出台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将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产能的门槛从0.2GWh抬高至8GWh。这直接导致大批市场中部与尾部的动力电池公司无法达标直接出局。
于是大批动力电池企业停业,一些企业停业背后的缘故原由险些所有指向政策盈利期的盲目扩张。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经从2015年的约莫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企业已经被镌汰出局。
而宁德时代成为政策转变的*受益者。2017年,宁德时代以17%的市场份额摘得全球*的桂冠。
2018年、2019年津贴退坡与新政转变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洗牌。2019年,由于新能源津贴退坡幅度跨越50%,新能源车市硬着陆,新能源汽车产物销量同比“五连跌”,上游动力电池市场装车量也履历了同比 “三连跌”;此外 “动力电池白名单”的破除,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卷土重来,海内动力电池产业竞争加剧。
直到近年新能源汽车的连续发作式增进,才使动力电池产业重现强劲增进趋势。那时产业最狂热时,甚至泛起了“电池荒” ,买方和卖方严重失衡,车辆无法排期生产,消费者等车周期不停延伸,有车企为了抢电池爽性派人蹲守电池厂。那时动力电池产能严重不足,电池厂家只要有产能就能抢下更多市场。
不外,近两年由于动力电池产业的强劲增强,大量“热钱” 再次疯狂涌入动力电池赛道,历史再次重演,在疯狂扩张潮后,新一轮的产业洗牌险些已是不能阻止。
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的一组数据显示:停止现在,在动力电池、正极质料、负极质料、电解液与锂电隔膜这5大细分产业链中,企业产能设计均远超2025年第三方研究机构对市场需求展望上限,现在许多焦点产业链已隐现产能过剩风险与压力,未来三年内泛起严重产能过剩似乎已经不能阻止。
2
难!
7月4日,蜂巢能源在常州举行全球互助同伴峰会。会上,鑫椤资讯总司理连萍分享了一组数据。
她示意,2023年,海内锂电产业链的要害环节都存在着行使率偏低的情形。“负极、隔膜由于中国是主要供应市场,集中度跨越85%,海内外需求共振动员产能行使率相对较高;正极、电解液锂盐甚至电池环节,供大于求的情形较为显著,市场竞争是相当的猛烈。”
详细来看,负极环节的开工率可以到达62%,隔膜可以到达57%。然则,正极质料方面,不管是磷酸铁锂照样三元,产能行使率仅有43%。碳酸锂环节的产能行使率为44%。整个锂电产业产能行使率*的环节就是电池,仅为36%。
锂电行业产能过剩,再叠加下游电动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供大于求的效果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电池价钱走低。
资本百亿豪赌的合成生物菌株,开始赚钱了吗?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展示的PPT显示了如下数据:从2022年12月到2024年6月,也许一年半时间内:软包三元动力电池电芯价钱由1.15元/Wh下降到0.47元/Wh;方形三元动力电池电芯的价钱由1.1元/Wh下降到0.4元/Wh;方形铁锂动力电池电芯的价钱由1元/Wh下降到0.32元/Wh。
也就是说,海内动力电池已经加速推进到0.3元/Wh时代。
凭证IEA数据,整个锂电产业链的降价幅度,2023年,少则10%多则65%;2024年,少则5%多则25%。好比,电池价钱2023年的降幅大于40%,2024年的降幅是5%-10%;隔膜价钱2023年的降幅是20%-30%,2024年的降幅是15%-25%。
杨红新示意,“以前是二线三线电池厂为了获取更多份额去卷价钱,现在是老大最先卷价钱,整个行业都被动员得不得不卷。”杨红新示意,若是不加以控制,很快就会卷到外洋。
云云全产业链地卷下去,效果,利润卷进去了,甚至有的企业也卷没了。
2024年一季度,整个锂电产业链的平均利润率,除了锂电装备和接纳环节,其余相对2023年均有差异水平的降低。其中,正极质料*,平均利润率已经低至-6.45%,负极质料靠近0%,电池也许3%,电解液为5%,矿业为6%,隔膜最高,为10%。
市场正在加速洗牌。动力电池企业的数目也在逐年削减,2020年,实现装车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另有72家,到了2023年就剩下了52家,到了今年1-5月另有48家。而储能企业预计2024年镌汰50%。
3
出路何在?
“中国企业全球化已经是一个必答题,不出海就可能要出局。”TCL首创人李东生在两会时代接受采访时的谈话,在动力电池行业也得以应验。有业内人士以为,破解产能过剩的要害在于外洋市场。据相关机构预计,未来五年内,全球电动汽车电池需求将以每年18%的速率增进,2028年到达1647GWh,2030年到达2107GWh。
不难明白,出海已成为电池企业消化产能的一条出路。现在,海内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已经提前结构外洋市场。例如,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设厂以实现对欧洲客户的内陆化生产及供货能力,总设计产能114GWh;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拟于欧洲建设动力电池工厂;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和匈牙利建设生产基地等等。
然而,由于多国的准入政策方面“施压”,出海这条路依旧充满荆棘。现在,欧盟、美国相继出台准入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动力电池接纳限制措施。凭证《欧盟电池与废电池律例》,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相符要求的“电池护照”,纪录电池的制造商、质料因素、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此外,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针对中国锂电池加收关税,并为相符电池本土化要求的企业提供津贴。因此,中国电池厂商的外洋结构还面临许多国际上的不确定因素,这也连续磨练动力电池企业的战略应变能力。
此外,业内另有另一种看法。有业内资深人士直言:依托于国际市场来消化动力电池产能,会受到外洋相关法案的限制,对企业的碳排放治理能力、专利手艺等方面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不如将眼光转向储能市场。据相关机构统计,2023年,全球的储能电池需求量将到达260GWh,到2025年将增进至625GWh,年均复合增速将到达54.9%。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行业协预计,到2025年储能产业规模将破万亿。
现在,确实有越来越多动力电池企业起劲涉足储能赛道。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排行榜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两条腿”走路。
比亚迪现在储能电池累计出货量已超40GWh。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示意,公司未来将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个偏向高度协同生长。另一方面,储能市场的日益火爆,也让不少锂电厂商将其视为新的营业“抓手”。
此外,无论境遇多灾,照样要凭证市场转变动态调整产物结构,起劲研发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手艺,以保证跟上市场生长措施,才是对猛烈竞争的好设施。
对比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有低温性能更好、价钱更稳固、资源供应稳固等特点,近段时间已有多家企业麋集宣布了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动态。另一个手艺热门则是固态电池,着名研究机构GGII的最新展望讲述显示,2024年将是固态电池产业生长的一个主要节点,年内有望实现(半)固态电池的大规模装载应用,预计整年装机总量将历史性地突破5GWh大关;此外,蜂巢能源高级副总裁、手艺中央主任张放南还在今年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先容了他们在PHEV(插混)领域的探索功效,他们研究发现,PHEV大电量、长里程的趋势加倍显著,因此2024年设计推出200~300公里的PHEV专用产物,200公里、300公里实现铁锂化,也将推出350公里以上的800V三元产物。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市场是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航行器)。高工锂电提出,eVTOL使用电池规模在2040年将跨越万亿人民币。据悉,孚能科技已率先量产交付,国轩高科与亿航智能于2023年终签署战略互助协议,而中创新航与小鹏汽车深度绑定,为小鹏航行汽车开发新锐9系高镍/硅系统电池。
4
结语
无论若何,动力电池行业的新一轮大洗牌已然到来。对于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没有一条路是好走的,唯有瞄准偏向,直面挑战与难题,才有在千军万马中实现突围与破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