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短剧的火,能烧热知乎的短故事吗?-期货开户

一夜之间,春江水暖。短剧制片人陈佳(假名)敏锐地意识到,知乎可能成为下一个挖掘故事的富矿。

短剧的特点是情节简朴、节奏快、反转多、爽点麋集。知乎短故事则大多篇幅短、脑洞大、情节曲折、冲突猛烈,追求不停刺激读者情绪的“陶醉式阅读体验”。就连题材和内容,二者都高度一致:悬疑故事、打脸渣男、重生复仇、末日求生、真假千金……

许多从业者感受到了强烈的信号。

陈佳经常听片方提及,知乎有许多可以改编的故事。短剧导演李可(假名)和身边的偕行正在思量将知乎故事改编为付费短剧,由于“知乎的文,设置了许多钩子,让人有付费感动”。

没能成为“网文界抖音”的知乎,有可能成为“短剧界阅文”吗?

知乎在给雪豹财经社的书面回复中示意,短篇故事与短剧、微短剧的联动是不能忽视的风潮。网络文学与影视行业的联动已经进入对照成熟的阶段。“短剧对短篇故事的内容需求也最先释放,知乎也异常看好两个市场的相互融合和相互驱动。”

今年以来,一些改编自知乎IP的短剧在腾讯视频和快手上线:《让一让,公主》《红袖暗卫》《王妃万福》《嘘,看手机》……但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它们当中没能泛起爆款,数目也不占优势。一个可供对比的数据是,2022年整年的短剧立案数靠近2800部。

做短剧“8天赚1亿”的造富神话仍在业界广为撒播,但这块大饼还没有砸到知乎头上。

01 知乎想做IP富矿

短剧红透了半边天,知乎自然想分一杯羹。

早在今年5月正式推出“盐言故事”App时,知乎高级副总裁张荣乐就曾对外宣称,知乎有近百部短故事与优酷、爱奇艺等平台举行版权互助,其中也包罗在抖音和快手上盛行的短剧。

据前员工韩乐(假名)回忆,知乎的会员营业下有一个四到五人的团队,专门认真处置短故事的版权事宜,认真人有厚实的影视资源,和视频平台、影视公司以及一些资深创作者都有接触。

在他去职的2022年之前,该团队每年的绩效在四五百万元,能卖出10~15部。“对照贵的卖到过80万、120万,廉价点的可能10万就卖了。”韩乐告诉雪豹财经社。

知乎对上述数据不予置评。但对雪豹财经社回应称:“(平台)看到许多用户希望某篇短篇故事改编成短剧或微短剧,我们也在筛选对照适合改编精品短剧的作品,推动故事IP的开发。”

像许多头部网文平台一样,手握大量短故事的知乎,想给自己贴上“IP富矿”的标签。但在以长剧和影戏为主流的传统影视行业中,知乎的IP生意还没有砸出洪水花。

一位IP版权经纪人在看到“知乎成为IP富矿”的讨论后感应惊讶,“知乎三四年前就在做影视化,但一直没什么功效。”编剧陶一鸣(假名)也持相同看法,她从业以来接触过的IP中,没有一部来自知乎。

虽然张荣乐宣称有百部作品售出影视版权,但住手现在,乐成问世的只有优酷独播剧集《为有幽香来》,以及尚未播出的《进击的互联网人》等少数几部。此前最常被提及的案例《长安十二时刻》,只是作者马伯庸在知乎问答中被引发灵感,并非严酷意义上的知乎短故事IP。

与其它IP源头相比,知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还很有限。

纵然是履历过影视隆冬、降本增效的2022年,尾部作者的IP价钱也在30万~200万元,有过乐成改编项目的中腰部作者普遍在500万左右,头部作者的IP价钱则是万万打底。相比之下,知乎IP的价钱尚未能跻身顶流。

短剧赛道发作的新时机,知乎能否掌握得住?

短剧制片人陈佳告诉雪豹财经社,知乎IP改编短剧的优势是体量、类型适配,但劣势同样显著,好比内容趋于同质化和套路化,片方在现实改编时可能会发现能用的只有设定。这时,片方可以不买IP,由于与长剧和影戏差异,短剧并不在乎IP的光环加持。

而针对短剧的IP版权价钱大多在3万~5万元,知乎的出品方头衔有时只是资源置换,“片子拍完,用站内的推广资源换一个出品的挂名”。云云一来,知乎的收益并不充盈。

但陈佳强调,IP平台做影视化的目的通常是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创作者入驻,从而带来更多用户。这两者正是知乎需要的。

02 短故事,初长成

短故事无心插柳式的野蛮生长,泉源于知乎对商业化乐成的盼望。

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的2016年,知乎乘势而上,上线了一系列付费内容,包罗值乎、知乎Live、电子书、付费课程等,还从出书行业和长音频行业招揽了一批人才。

韩乐就是在这个阶段以制作人的身份入职知乎的。他告诉雪豹财经社,知乎接纳过一段时间单品售卖制,即差异内容各自订价,但内部很快发现这会导致收入不稳固,“由于内容质量崎岖纷歧,有的卖得好,有的卖不动”。

2019年,知乎上线盐选会员,诸多付费内容中跑出的*个爆款,即是职业故事《真实案件手记:一个状师的漆黑记事簿》,据该项目制作人在脉脉上披露,仅这一个故事,昔时就给知乎带来10万付费新用户。

脑机技术真实案例公布,马斯克要让瘫痪的人动起来

这让知乎看到了短故事的掘金潜力。

韩乐回忆,2021年前,盐选营业下有六七个事情室,每个事情室3~5人,模式和气氛有点像编辑部。差其余是,这些事情室不按内容类型或赛道划分,“只要能给公司赚钱,做什么类型的内容都行,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

短故事营业动员了知乎付费会员营业的快速增进。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起,后者取代广告成为知乎营收孝顺占比*的营业,到今年Q3,这个数字已到达46%。同期,知乎付费订阅用户数1480万,同比增进35.9%。

在这中央,盐选故事的孝顺有多大?知乎高级副总裁张荣乐的谜底是,营业上很难区分,但能考察到喜欢故事的会员越来越多,已往三四年增速很快。

现在,在知乎付费阅读内容库中,盐言故事内容已经到达十数万篇。知乎最先竭尽全力地推动短故事营业朝更赚钱的偏向生长。

早期的短故事多聚焦法医、状师、狱警等职业故事,强调真实感。之后,以“爽”或“虐”为标签的言情网文最先占有主流,典型代表即是被称为“知乎三绝”的《宫柳墙》《行止晚》《洗铅华》。

韩乐告诉雪豹财经社,这类网文的售卖和拉新效果都好于职业故事。知乎的制作人会自动谋划更赚钱的选题,找作者互助生产内容。

也是在2019年之后,知乎制作人的KPI从作品及签约作者数目酿成销售额。“互联网公司早期追求估值和规模,但厥后的权衡尺度酿成了盈利能力,那时公司已经有了上市设计,就变得对照着急。”

知乎对此回应称:“对制作人团队的审核一直以内容质量为*尺度,制作人只对好内容认真。”

一位2021年在知乎事情过4个月的制作人则提到,他履历过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事情室被重新划分成小组,对接的工具从作者酿成了机构,也就是市面上其它大巨细小的网文平台。它们吸收投稿后统一交给知乎筛选,相比和作者一个个相同,这能让知乎往站内批量填充内容,知足用户需求。

03 重担压向短故事?

知乎“爽文”五年狂欢,导向了两个截然差其余下场。

一边是无意间被开发出来的金矿,承载了知乎更大的野望;另一边是故事会式的“编乎”,让社区定位变得模糊而尴尬。

2022年8月10日,知乎创业12周年,首创人周源在一封公然信中这样形貌知乎的目的:既要成为知友心中值得信托的社区,也要成为民众认可的能赚钱的好公司。

一位用户在这条问答下留言:“能不能不要再给尊贵的盐选用户狂轰滥炸地推送低劣网文了?”

张荣乐认可,短故事营业还远没有生长到一个很成熟的阶段。知乎官方也强调,“从市场整体看来,短篇故事内容规模体量、市场商业价值都远远未到天花板。”

但知乎亟待向外界证实自己。作为海内*问答式在线社区,知乎延续亏损多年,市值从上市时的47.51亿美元缩水至6.27亿美元(住手11月24日收盘数据)。今年三季报宣布的月活用户数为1.1亿,和上个季度的1.09亿相比,在破亿关口增进平缓。

要赚钱、拉新,知乎只能继续开疆扩土。已往几年,从中视频、电商到直播,知乎一再追逐风口,但往往很快偃旗息鼓。

短故事又成为新的希望。

盐言故事App与知乎App的会员系统是买通的。盐言故事在上线自力App之前,就已经在知乎会员系统中生长了2~3年时间,积累了相当的用户基础和影响力。

在商业上,知乎也希望它能成为付费阅读营业新的增进点。许多用户,尤其是一二线年轻的女性用户,在成为知乎付费会员之后,会重度消费故事内容。

周源在Q2财报电话会上信心十足地示意,此类内容正贴适用户需求的转变,“盐言故事”也意味着一个获取新用户的渠道。

知乎向雪豹财经社透露,许多非知乎社区用户会被故事内容吸引到社区中来。“我们顺应这种趋势,推出盐言故事品牌和App,为故事重度用户提供更有陶醉感的消费场景和更好的产物体验。”

韩乐的考察是,知乎之以是将盐言故事设为自力的品牌和产物,也是为了珍爱知乎的主站调性和产物形象,盐言故事App的大部门代码来自2021年短暂上架过的免费阅读App“来鸭”。

知乎对此回应称,来鸭是一款实验性产物,目的是“磨炼团队孵化和打造纯数字阅读产物的能力和履历”,它的试错、积累和履历,为盐言故事的上线奠基了基础。盐言故事则是战略型产物,暂未确立自力运营团队。

不外,与晋江、阅文相比,知乎短故事还缺乏连续输出的头部作者和更有流传度的大IP。多年来的宣传案例仍然是“知乎三绝”,掀开三位作者的主页,只有《行止晚》的作者织尔还在活跃。

据第三方移动数据剖析平台“点点数据”,盐言故事App在10月和11月的日活(DAU)在20万上下浮动,与主站的会员规模相比只是个零头。

乘着风口卖IP,似乎还很难让短故事发展为能够呵护知乎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