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比亚迪「膨胀」:若何管好60万人?-期货开户

比亚迪正在成为全球人数最多的汽车公司。

去年,比亚迪新招20万人,一举跨越京东,成为中国员工数目最多的民营企业。今年,比亚迪继续扩张,新招大学生跨越3万名,有新闻称,其秋招一天之内收到12万份简历,网站一度卡顿。

一位加入了秋招的大学生说,200人的蹊径课堂,人多得都站不下,想投简历还纷歧定收。

而在三年前,则完全是另一幅光景。那时应届生更青睐互联网大厂和国企,比亚迪去高校宣讲,有人随便聊了聊就给了offer。现在,“人给我说面试得三轮,尚有无向导小组讨论”,“ 真是从‘迪子’进化到‘迪爹’了。”

已往三年,比亚迪以火箭般的速率增进。它在2021年的新能源车销量只有60万台,今年预计300万台,稳坐全球*。

随同销量增进,比亚迪的工厂在扩张,组织在膨胀。天下20多座工厂,跨越60万名员工,规模远超一样平常车企。

一位去年9月入职比亚迪的员工对「定焦」说,他的工号已经排到七位数(百万级),五开头。这意味着,那时比亚迪已经入职过五百多万人。

员工跨越60万以后,若何治理这些人,对任何公司都是一个挑战,更况且比亚迪是在极短时间里“膨胀”——已往十多年里,比亚迪一直只有20万人左右。

40万人涌入比亚迪,他们会改变比亚迪,照样被比亚迪改变?

一个细小的细节是,首创人王传福一直提倡的“家文化”,被更具狼性的“竞争文化”替换。比亚迪的员工发现,公司焦点价值观中排在*位的“一致”,突然有一天被换成了“竞争”。

好像一夜之间,所有人都被卷入了一场未知的浪潮。

1、“流水兵”

“真话讲,刚来的时刻我被吓到了。”去年头入职比亚迪的肖通,对*天的场景印象深刻。

在深圳坪山比亚迪总部,入职现场人山人海,“*次见到这么多人,估量有几万人”, 肖通回忆。

那是比亚迪扩张最迅猛的时刻。那时比亚迪不到30万人,年底到达57万人,翻了近一倍。肖通就是新入职的三十万分之一。

比亚迪太大了,不仅人多,工厂也多。它所有的工厂面积加起来,跨越曼哈顿的2倍。

在坪山工业园,“这里有六七个食堂,许多栋办公大楼和许多厂,可想而知部门和职员有若干了。”肖通说。

在深圳,比亚迪还在宝龙、葵涌、坑梓有工厂,在深圳之外,尚有20多个工厂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从坪山工业园往东不到20公里,就是惠州工业园。在山东济南,去年底刚投产的比亚迪工厂,是当地近年来落地投资规模*的产业项目。

济南工厂去年上半年启动大规模招聘。电池项目首批招聘2065人,年底又招了3620人;整车工厂首批招聘1万人。整个项目预计需要2.5万人。

“产业园很大,奔着八大基地干的。”济南工厂装备科的一线员工赵寒宵对「定焦」说,“人太多了,面试的时刻,天天跟赶大集似的。

比亚迪急需快速扩大产能。每个月暴涨的订单,让工厂的交付压力陡增。此前,蔚来、理想、小鹏等车企,都履历过产能供应不上的逆境,导致一些用户流失。

在济南工厂启动招聘的同时,比亚迪宣布彻底停产燃油车,全力投入新能源车生产。那时,比亚迪新能源车的月交付量刚跨过10万台大关,尚有大批订单待交付,处于产能爬坡的要害阶段。

压力给到了工厂一线,但新招的工人上手还需要时间。“最先是入职职员不停,然后是不停走人缺人,就最先了流水兵,干活的人很紧缺。”赵寒宵对「定焦」说。

他以为,“流水线作业 流水兵,跟昔时的富士康很像。”

停产燃油车5个月后,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跨越20万台,整整翻了一倍,跨越海内所有造车新势力的销量之和。

今年,比亚迪冲刺月销30万台目的,更多工厂最先投入生产,济南工厂即是其中一个。国庆假期,上千辆新车在济南工厂北侧排列得整整齐齐,守候运到天下各地交付。与此同时,比亚迪又耗资8.2亿元,在工厂四周拿下2343亩工业用地,以扩建新工厂。

一切都在快速膨胀。

肖通以为,解决入职的历程异常“流水线化”,几万人的现场,“*次有不被重视的感受”。他抚慰自己:天天都有许多人解决入职,HR可能也早就麻木了。

一位今年去职的比亚迪前员工也有同感,“不知道是不是部门太大、人太多,一个办公室靠近50小我私人,我们部门坐了三个办公室,坐在位置上也没人搭理。”

加入比亚迪,就像被扔进了一个伟大的工厂。这里的员工和车辆络绎不停,但又井然有序。

园区周边通常很萧条,没有什么消遣购物的地方,好比从坪山工业园去深圳市区,地铁加公交得一个半小时。但比亚迪自成一体,加入比亚迪的新人,会被分配员工宿舍,用饭有食堂,交通有公司班车和比亚迪自己研发的云巴,需求都能内部消化。

比亚迪重庆工厂的员工厉飞雨,在正式上班的第二天,打了一辆顺风车回宿舍取器械,往复都是比亚迪公司的员工开车接单。有一次他打到一辆飞跃,打开车门看到司机是一位穿着蓝色工服的一线操作工,让他大为震撼。

甚至员工出差,都可能是在系统之内循环。据员工讲述,比亚迪在各大工厂都有员工宿舍,还建了一些招待所,员工出差一样平常就住在这里。至于用饭,可以在园区刷饭卡,饭卡直接从人为里扣,比亚迪的土地通用。“比亚迪出差,就是换个地方办公。”一位比亚迪前员工对「定焦」说。

这里又像一所学校。有员工称,食堂和高校食堂很像,早餐是四块钱的套餐,事情餐两荤两素不到十块钱,宿舍-厂房-餐厅三点一线。

今年7月入职比亚迪的应届生布易,感受结业后生涯似乎没有发生太大改变。大学时住宿舍,事情了继续,大学宿舍的四个兄弟,都加入了比亚迪,人人照样在一起。

2、人海战术

比亚迪的招聘分为校招和社招两大种别,其中社招占主导。

「定焦」翻阅了比亚迪已往十年的财报,拆解了其员工结构,发现比亚迪具有典型的制造业特点。

已往十年,生产职员的数目在比亚迪一直是最多的,最高占到八成比例。从2015年最先,随着加倍自动化的生产线引入,生产职员的比例延续降低,到2020年降到了66%。

2021年比亚迪开启激进扩张,昔时净增跨越6万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生产职员。2022年比亚迪净增28万人,为历年之最,其中22万人从事生产岗位。生产职员在比亚迪的人数占比,再次攀升至78%的高位。

工人基本通过社会招聘,这个群体普遍学历不高。比亚迪宣布的数据显示,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数目占比高达87%。

随着比亚迪销量逾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另外为了配合品牌高端化战略,王传福要求加大对高学历应届生的引进,以弥补研发职员的贮备,保持推翻性迭代的能力。

校园招聘成为比亚迪这两年的一大重点。再加上互联网行业遇冷,互联网大厂对应届生开放的岗位削减,甚至有一些大厂对应届生违约,这都让比亚迪的吸引力增添。

“比亚迪去年很容易进,而且待遇还不错,收容了许多秋招心碎的人,应聘的人异常多。”有人这样评价。

应届生令洁,今年6月加入比亚迪计划院,成为一名硬件工程师。“一起进来的应届生基本都是华五C9硕士,同宿舍的有一个复旦盘算机硕士,一个东南大学治理学硕士。”她说。

C9指中国九所*高校同盟,包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五(中国科学手艺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据令洁透露,她所在的部门主要做研发,现在基本不招双非(非985、211高校)的结业生,“招我进来的面试官说,我要换成今年基本进不来。”

这是比亚迪“人海战术”的一部门。

凭证多位比亚迪员工对「定焦」的说法,应届生在比亚迪的薪资待遇,直接跟其学校、学历、专业挂钩。首先硕士的底薪比本科高,然后C9高校同盟的比通俗高校高,若是是F类专业(盘算机、车辆工程、通讯电子、自动化等)会更高一些。

有人总结:“比亚迪校招都是打包价,按学校和专业划分,清北一档,C9一档,985一档,211一档,双非一档,外加是否是F类专业。”

湖北前首富搅动千亿汽水市场

这种“盛况”对于比亚迪而言,在已往是很难想象的。“照样由于踩上了政策的东风,现在是比亚迪的*。”赵寒宵说。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景心胸,加上“民族品牌”的标签加持,让比亚迪的风头一度比肩华为。非汽车靠山的人,也争相加入比亚迪。

布易在今年7月入职比亚迪工程院,他的大学专业是土木匠程,学长学姐已往会优先选择修建工程类企业,好比中建八局等国企,但今年他们班许多同砚都去了车企,尤以比亚迪居多。“想转行不想干土木了,师弟们很多多少也想来。”他说。

应届生大部门被放置在研发岗,如工程院、计划院、弗迪电池、弗迪科技等事业部。他们未来可能生长为比亚迪研发的中坚气力。

分配岗位纷歧定按专业来。布易和令洁的专业就与岗位纰谬口,令洁是盘算机专业,而她现实分配到的岗位偏硬件偏向。

停止2022年底,比亚迪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数目为76604人,创历史新高,其中硕士及以上11088人,而在已往许多年里,这个学历层的员工一直只有几百人。

广纳人才,比亚迪为冲刺做好了充实的准备。

3、比亚迪机械

从20万人到60万人,对比亚迪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多位员工称,比亚迪执行严酷的打卡制度,每个事情日早中晚三次打卡,直接跟绩效挂钩。遗忘打卡有一次补卡时机,第二次就会扣绩效。

比亚迪下属的弗迪科技员工刘颖对「定焦」说,部门每周都有5S检查(5S是指整理、整理、清扫、清洁、习惯),桌面必须根据标识摆放整齐。

“可能欣欣向荣的企业就这样,靠着这些礼貌和纪律起来的。”她说。

有些部门的治理制度很严酷。刘颖透露,她所在的岗位,上班不能刷手机,玩游戏、刷视频被监控拍下了会向全体员工转达。凭证她提供的一份文件,比亚迪会不定期宣布员工违纪榜,上榜缘故原由包罗刷视频、看小说、看热门新闻、躺着玩手机等,榜单会附有监控拍下的照片、时间、地址、事业部等信息。

“以是要买防窥膜,还要买反光镜。”她讥讽。

不外,每个部门的治理方式略有差异。也有比亚迪员工对「定焦」说,一样平常治理相对宽松,会有“摸鱼”的时机,详细要看部门向导的气概。

比亚迪的组织架构异常庞杂,以事业部为主体框架。从最早的*事业部,一直生长到第二十三事业部。

各大事业部的营业局限,异常直观体现了比亚迪的扩张路径——比亚迪是以手机电池起身,*事业部治理手机电池、金属部件、充电器等;2003年比亚迪进军汽车领域,于是从第十一事业部最先都是汽车相关;从第二十一事业部最先,新增了轨道交通相关的营业。

每个事业部有一套硬性的审核和激励机制。事业部的总司理,是比亚迪的中坚气力。比亚迪现任的多位副总裁,都是从事业部总司理的位置上提升上来。

这个架构存续了20多年。直到2017年11月,比亚迪举行史上最主要的一次架构调整,王传福把1000多名高管召集起来开会,宣布了全新的“事业群 事业部”的组织架构。

根据营业相关性,比亚迪把一些事业部合并进事业群,新确立乘用车事业群、商业车事业群、轨道交通事业群、电池事业群、电子事业群。王传福说,此举是为了买通各产业、事业部间的界线,提升比亚迪的组织运作效率和市场反映速率。

在那次架构调整之前,王传福从七位副总裁中,提升了公司历史上*个高级副总裁。

2021年,比亚迪最先显著扩张,在2月举行组织架构调整,确立王朝网销售事业部、e网销售事业部、品牌及公关事业部、售后服务事业部,同时将赵长江从汽车销售公司总司理的位置上调离,卖力高端品牌的筹建。

品牌公关和高端品牌,在比亚迪团体内部获得*重视。

这一年,王传福提升李柯、廉玉波为执行副总裁,劈头形成了总裁 执行副总裁 高级副总裁 副总裁的高层架构,以顺应日益膨胀的组织。

已往两年比亚迪的大规模招聘,新增的40万人,所有纳入到这个系统之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下,原第二事业部的电池、第十四事业部的三电系统等部门,最先能够独当一面,且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于是在2019年底,比亚迪将这些事业部拆分,确立了五家“弗迪系”公司,产物涵盖动力电池、三电系统、车用照明、模具等,可对外销售。比亚迪半导体拆分之后,已经启动IPO。

图片泉源 / 海通证券

比亚迪就像一部重大的机械,各大部门像齿轮一样,精准咬合,高效运转。

对于新入职的员工,比亚迪通常会配备一个导师。在“培训课程 导师制”的培育机制之下,比亚迪希望新人能快速上手,以顺应公司高速扩张的需要。

4、厂照样家?

将几十万人凝聚在一起,力往一处使,并不容易。

“家文化”曾是比亚迪企业文化的焦点。王传福畅想着给员工提供一份稳固的事情,解决他们的一样平常所需,实现所谓的“一致”——比亚迪的公司曾经的价值观“一致、务实、激情、创新”,“一致”排在*位。因此,员工也应该“以厂为家、爱厂如家”。

多年以前,比亚迪就在深圳和惠州的工厂四周拿地,为员工兴建福利房,现已建成亚迪村、亚迪二村、亚迪三村,这些屋子距离最近的工厂平均旅程10公里。

员工可以低价购置亚迪村的屋子,但需要签署较长年限的劳动条约,与公司绑定。

比亚迪还与深圳中学团结确立了深圳亚迪学校,这是一所九年一向整日制投止民办学校,附设幼儿园,员工子女相符条件可入学。

对于一些老员工而言,在比亚迪一直干到退休,似乎是一件理所固然的事情——在比亚迪上班,买比亚迪的房,开比亚迪的车,子女在比亚迪的学校上学。这样的民营企业不多。

转变发生在2021年。公司最先施行“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文化,比亚迪焦点价值观中的“一致”二字,被“竞争”替换。

王传福要将比亚迪刷新成一个更具狼性的组织,以应对猛烈的市场竞争。特斯拉、“蔚小理”、祥瑞、长城,甚至华为,都对比亚迪的市场份额虎视眈眈。今年4月,长城汽车果然举报比亚迪,引发一波舆论风暴。比亚迪无法掉以轻心。

随着越来越多有才气的大学结业生加入,比亚迪被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原有的企业文化被稀释,新的企业文化尚在形成中。一些不顺应的人选择脱离。

一位今年下半年去职的比亚迪员工,就对公司日益严酷的治理制度感应不满。她最难以接受的是繁琐的报销流程。公司划定,出差可以报销差旅,但要求是两地高铁二等座票价,机票需要自己补差价;公交、地铁可以报销,需要有票;打车报销要写讲述,流程会很繁琐。

“没人由于几十块钱找大向导”,她告诉「定焦」,比亚迪的工厂位置通常很偏,小交通一样平常得打车,高铁有时刻没有直达,得换乘两三趟,出差时常要自己搭钱。

“成本控制得很死,向导说,划定就是这样。”她说。

不外,比亚迪差异都会、差异部门的报销制度可能差异。

赵寒宵进入装备科之后,以为公司很正规,“分工细,部门多”,但他也有些渺茫,进工厂半年了,详细做啥、未来目的是啥还不太清晰。

比亚迪对员工有明确的品级划分。根据多位员工的说法,比亚迪内分IHGFEDCBA九个大级别,A最高,每个大级别里尚有3个小级别,123依次上升。G级是助理工程师,E级和F级主要是工程师,本科应届生进来一样平常定级在F,硕士应届生是E。提升要看年限和事情显示。

比亚迪试图用多种激励手段留住人才。去年,比亚迪拿出1000多万元奖励员工,耗资18亿元从二级市场回购股票用于员工持股设计,笼罩1.2万人。

与员工的高流动性相比,比亚迪的焦点高层极其稳固。在总裁王传福之下,比亚迪现有两个执行副总裁,三个高级副总裁,五个副总裁。

他们所有是60后-70后,平均岁数50多岁,有一半是在比亚迪1995年刚确立时加入,尚有一半是比亚迪2004年进军汽车行业时加入,属于一起打天下的元老。

在比亚迪确立以来的28年里,只有少少数副总裁级其余高管自动或被动去职,云云低频率的高管更改,在行业里实属罕有。

固然,这一切的焦点都在王传福。这个身世贫困,在上世纪80年月靠哥哥姐姐的资助念完大学的安徽人,依附敏锐的嗅觉、超前的战略定力,行使中国的人口盈利,打造出一个民营汽车帝国。现在借着新能源的事态,成为风口上的宠儿。

60万人不是比亚迪的终点,它还在飞速扩张。只要风继续吹,战车就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