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又将MAIA收囊中,安踏能买来下一个FILA吗?-国际

习惯于“买买买”的安踏,这次把眼光又投向了“中国版lululemon”。

克日,安踏体育在港交所通告,团体通过一家间接全资拥有的隶属公司,与玛伊娅衣饰有限公司的若干股东划分订立若干生意协议,有条件地购入玛伊娅衣饰75.13%的股本权益。

安踏示意,玛伊娅旗下的运动衣饰品牌MAIA ACTIVE(下称MAIA),在女性消费者中,尤其是瑜伽运动品类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未来具备增进潜力。

作为国产运动品牌的领头羊,安踏自2009年便以3.32亿元收购了FILA在中国区域的商标使用权和谋划权,并将其打造成为团体主要的营收支柱。往后安踏踏上了外延式扩张之路,将DESCENTE(迪桑特)、KOLON(可隆)、ARCTERYX(始祖鸟)等品牌悉数收至麾下。

只管手中筹码越来越多,但从现实生长情形来看,除安踏主品牌和FILA之外,安踏至今还未打造出第三个规模跨越百亿元的品牌。这次收购MAIA,能否复制当初FILA的剧本?

01 将MAIA收入囊中

擅于并购的安踏,继续扩充旗下品牌矩阵。

6月16日早间,安踏体育宣布通告称,本公司一间接全资拥有的隶属公司(受让人)于2023年10月13日与玛伊娅衣饰(上海)有限公司(“目的公司”)的若干股东(统称为“转让人”)划分订立若干生意协议(生意协议)。

凭证该等生意协议,转让人有条件地赞成出售目的公司75.13%的股本权益,而且受让人有条件地赞成购入上述股本权益。

在收购事项完成后,目的公司(及其隶属公司)将成为本公司的间接非全资拥有的隶属公司。目的公司的余下股东获授予权力按约定订价基准出售其剩余的股本权益予受让人。

通告显示,玛伊娅衣饰于2016年在上海注册确立,并谋划专为亚洲女性设计的运动衣饰品牌“MAIA ACTIVE”之营业。

安踏示意,MAIA营业在女性消费者中,尤其是在瑜伽运动品类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确立了消费者品牌心智,并具备未来增进潜力。本公司以为,收购事项对本团体旗下女性营业板块是一个很好的弥补。

随着近些年女性健身衣饰逐渐兴起,玛伊娅衣饰也在此前已获得众多资源的认可。天眼查资料显示,2017年至2021年,玛伊娅衣饰先后获得6轮融资,投资方不乏红杉中国、华人文化团体、华创资源、百丽国际等着名机构。

据36氪报道,玛伊娅衣饰团结首创人兼CEO王佳音,创业前曾就职于维多利亚的隐秘,后加入小红书电商部门。

依附首创人在社区电商公司沉淀的履历,从一最先MAIA通过线上渠道举行销售,并通过社交媒体、KOL打造品牌形象。直到2019年才正式结构线下,在上海新天地开设了*家门店。

产物方面,MAIA承袭“让亚洲女性享受运动的美妙”的理念,从剪裁、面料、设计等方面着手打造适合亚洲女性的高品质运动衣饰。因此逐渐形成了尊重女性差异体型的品牌人设,其中的腰精裤、云感裤等爆款单品更是火出圈。

在不少瑜伽兴趣者眼里,MAIA是中高端运动生涯方式品牌lululemon的“平替”。MAIA因此也增进迅猛,2021年全渠道销售额已超3亿元,2022年品牌销售达5亿元,已实现盈利。

然则在一起狂飙式的历程中,MAIA也因营销“翻车”而充满争议。今年3月8日,MAIA 在官方民众号上推送了一篇题目为《这个38,闭嘴巴》的营销推文,正文设立了“太过女性主义闭嘴巴”“性别分子 闭嘴巴”等多个小题目,配有带有“太过女性主义可不是个好主意”“没事搞对立,真是没纪律”等内容的大图。

不少网友以为,MAIA 的推文有不尊重女性、贬损女性之嫌。随后,MAIA将相关推文删除并宣布致歉声明,称“向有欠好感受的用户同伙们,致以真挚的歉意。”

声明还写道,品牌本意是想在三八妇女节呼吁外界少一些对女性的指点与说教,多一些让女性自由表达的空间。但在推文制作中,缺乏更周全的思索,在表达和行文的语气中有失考量。

有品牌专家以为,这次营销“塌房”或许并未给MAIA的销售造成太大影响。然则这种与品牌过往尊重女性人设不符的行为,也在一定水平上说明晰MAIA在女性议题营销的尺度上掌握得并不精准,存在引发品牌声誉危急的风险。

02 巨头混战瑜伽衣饰

MAIA身处的女性运动赛道,是一个正在快速增进的市场。

据Grand View Research展望数据显示,全球运动休闲市场规模到2030年有望到达 6625.6 亿美元,按衣饰品类来看,瑜伽服、紧身裤这类有代表性的产物占比最高,合计到达44%。

海内市场方面,恒州博智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瑜伽裤市场规模为16.23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2.92%,预计2028年将到达35.07亿美元,占比增进至26.44%。

为何增进迅速?有看法指出,一方面,近年来瑜伽健身流传速率显著加速,兴趣者越来越多,甚至不少大学还开设了瑜伽专业,瑜伽服热潮也渐次兴起;另一方面,室内健身、跑步、拳击等场景,室外爬山、逛街、打羽毛球等一样平常流动也成为了瑜伽裤的穿搭场景。

另外在一些网红们的运动打卡以及营销宣传影响下,瑜伽衣饰不再只有功效属性,还打上了时尚潮水的标签,进一步扩大了消费者群体。

越变越壕的景区,为何不怕烧钱?

最早引爆女性休闲运动衣饰的,无疑来是北美运动品牌Lululemon。

公然资料显示,该品牌于1998年确立于加拿大,首创人Chip Wilson之前花了20年确立了一家售卖滑雪和冲浪装备的公司。厥后接触到瑜伽,Chip Wilson发现了传统瑜伽衣饰的痛点,针对此举行了科技升级和外观改良,让瑜伽衣饰穿着更恬静、外观加倍时尚。

2000年,Lululemon在加拿大温哥华开设*家门店,最初从售卖瑜伽垫和瑜伽裤最先。为了吸引瑜伽健身人群之外的消费者,lululemon在门店内开设了瑜伽、跑步、搏击等免费运动课程,激励更多的人以运动的方式走进lululemon的门店。

此外,lululemon还将瑜伽这种运动和生涯方式绑定在一起,并通过KOL这样的角色来影响消费者。创新的产物、用户体验、生涯方式……lululemon通过多重方式扩大影响力,让其从温哥华的一家小店迅速崛起,并于2007年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现在,在巨头称霸的运动市场上,lululemon已发展为市值第二的公司,逾越了阿迪达斯,仅次于耐克。

在中国市场上,lululemon缔造了增进神话。仅在今年上半年,其在中国市场的收入高达5.27亿美元(约合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进69%,成为全球增进最快的区域。

lululemon乐成以后,看到伟大商机的巨头也最先争相入局。

2019年1月,耐克推出了*瑜伽系列衣饰;2020年,耐克先后推出了售价在200-500元之间的Infinalon瑜伽系列和NikeYoga系列产物。

阿迪达斯则在2021年年头推出FORMOTION女子运动系列产物,此外还约请了Lululemon的前CEO作为其女子营业战略照料,推出了女性运动文胸、紧身裤等多品类商品。

海内头部运动品牌也在自己的产物序列中加入了瑜伽服品类,好比2020年,李宁旗下高端女性运动衣饰品牌Danskin就宣布了瑜伽裤等产物。

在一众对手入局的情形下,作为国产运动品牌领头羊的安踏,亟需填补其在瑜伽市场中的空缺。现在随着将MAIA收入囊中,让安踏有时机进入这一细分赛道分一杯羹。

不外,MAIA是否有时机追赶lululemon的神话?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示意,MAIA作为新兴品牌,其产物价钱相对较高,品牌着名度相对较低。不外,MAIA也有着一定的市场和消费者基础,其产物设计和品质也获得了不少好评。因此,虽然MAIA要取代lululemon另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一定的市场和时机。

03 第二个FILA难觅

今年1月18日,安踏体育通告,丁世忠卸任首席执行官并留任董事会主席。

丁世忠为人津津乐道的创业故事,始于上世纪90年月初。1991年,小有蓄积的丁世忠回抵家乡福建晋江。同年,安踏降生在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泉州晋江陈埭镇。

彼时,晋江已有上千家制鞋企业。刻意打造自己品牌的安踏,想要脱颖而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世忠决议先打响品牌。

1999年,安踏斥资80万签约孔令辉作代言人。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安踏拿出近600万元投入到了奥运会时代的广告上。

介入赞助体育赛事,不仅让安踏品牌着名度大增,收入也大涨。在孔令辉斩获悉尼奥运会冠军的同时,安踏的年销售额从2000万元,猛增至2亿元。

往后,安踏继续紧抱赛事大腿,在广告上连续投入,辅助其从一家小作坊发展为一个有天下影响力的品牌。2007年,安踏在香港乐成上市。

上市不久后,安踏走上了外延式扩张之路。或许对于一心想“做天下的安踏”的丁世忠来说,并购是一条“捷径”。

资料显示,从2009年最先,安踏相继收购了FILA(斐乐)、Arcteryx(始祖鸟)、Salomon(萨洛蒙)、Descente(迪桑特)、Kolon Sport(可隆)等国际着名品牌。

这些案例中,最乐成的莫过于对FILA的收购。昔时安踏以3.32亿人民币收购了FILA在中国区域的商标使用权和谋划权时,该品牌在中国的门店只有50家,还处于亏损转态。

到了2022年,安踏营收规模到达536.5亿元,其中FILA营收为215.2亿元,成为除安踏主品牌之外第二个营收规模突破百亿的子品牌。

2023年上半年,安踏团体营收296.45亿元,其中来自主品牌安踏的收入141.7亿元,占比47.8%;尚有122.29亿元来自FILA品牌,占比41.3%。

而其他品牌方面,现在体量尚小。据财报,上半年包罗迪桑特与可隆在内的其他品牌板块收益为32.5亿元,增速为77.6%,营收占比仅10.9%。

值得注重的是,FILA近期也进入增进瓶颈期,2020-2022年其对应收入为174.5亿元、218.22亿元、215.23亿元,在去年甚至泛起下滑。

鞋服行业品牌治理专家程伟雄以为,迪桑特、可隆为专业小众类的体育运动品牌,并不像FILA这般通俗化,若是安踏想要将其打造成百亿品牌,或许并不容易。

至于这次买下处于热门赛道的MAIA,由于其去年营收仅5亿元,此时距离判断其能否成为下一个FILA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