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欠债近300亿,中国女性救不活露华浓_期货开户
打着入口货旌旗,靠某个美妆单品收割中国消费者的时代,俨然成为已往时。
着名美妆品牌露华浓要退出中国市场了,这回不再是“狼来了”的故事。
日前,天猫Revlon露华浓官方旗舰店宣布终止谋划通告,提醒“本店拟于2023年03月15日自主终止谋划”,现在该店肆已经无法检索到。
事实上,在此之前,露华浓早已年复一年地游走在停业边缘。2020年11月,露华浓就因“申请停业”登上过微博热搜,彼时在海内市场还引发了一波抢购潮。
戏剧性的是,消费者的疯狂“买买买”,竟让露华浓股价直接飙升2倍,露华浓因此幸运逃过一劫。无数女生在自满事后感伤,这波停业营销玩得六。
然而,仅时隔一年多,2022年4月,“露华浓申请停业珍爱”的噩耗再度来袭。凭证那时的法庭文件,露华浓公司的总债务高达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8.02亿元),其中还包罗10笔未送还贷款,将在2024年到期。
与停业新闻形成反差的是,露华浓旗舰店的认真人示意仍在正常营业,随后的618大促也没少跟。这回有不少网友最先挖苦,真真假假,已经分不清了。
现在靴子落地,人人才后知后觉地发现,露华浓并不是在装穷,而是真的很穷。露华浓公司近些年一直深陷亏损泥潭。2017-2021年,露华浓公司的净亏损划分为1.83亿美元、2.94亿美元、1.58亿美元、6.19亿美元、2.07亿美元。
曾经,处在美妆产业前端的露华浓,依附独到的感性营销法入选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之后却也由于中国市场上的连连失误,而节节败退。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昔日巨头一步步走至穷途末路,只剩无尽唏嘘。
01
国人美妆开山鼻祖
露华浓的绚烂时代
露华浓的故事,拿的是“高开低走”的剧本。
20世纪初,美国的化妆品行业乘着好莱坞和百老汇的东风腾飞。在此靠山下,1932年,露Revlon推出全球*不透明指甲油,由此崭露头角。
1940年,Revlon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美甲系列,还做起了口红生意,首创眼影,首创防水不脱色睫毛膏……依附连续的创意,Revlon逐渐发展为美国第二大化妆品生产商。到了1955年,Revlon乐成上岸纽交所,IPO售价为美股12美元,股价8周后飙升至30美元,震撼那时的美妆界。
往后,日进斗金的Revlon最先两条腿走路,一边通过收购来拓展品类,一边挺进更多销售市场来扩大规模,好比中国。
为了在中国市场一炮打响,Revlon做了十足准备。首先就是起名,“云想衣裳花想容,东风拂槛露华浓。”这令人魂牵梦萦的意象,被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黄霑,何在了Revlon露华浓的名号上,让中国女人们欲罢不能。
其次是组建合资公司和市场团队。露华浓在中国一举确立了两家公司:露华浓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露富达化妆品营销服务有限公司,不惜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租下2000平米的大办公室,硬件软件都相当豪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997年,露华浓在上海滩淮海路百盛开出中国首家形象柜,也是那时品牌在亚洲的*大专柜:18米长的开架口红墙、60个口红色号一字排开,调性拉满,排场十分震撼。
作为*进入中国的国际美妆品牌,露华浓成为无数70、80后女孩的美妆启蒙,“平价”“高性价比”成为其出圈要害词。随后,露华浓一鼓作气,在北京、广东、陕西等省市各处着花,陕西西安世纪专柜还曾缔造出单月100万元的销量纪录。
除了百货,露华浓又进入了天下300多家屈臣氏。据新闻报道,露华浓的业绩显示相当强劲,一个专柜月销能到达6~8万港币,而且在每家屈臣氏网点里,露华浓都市配备专业的BA彩妆师,为消费者化妆。
住手1998年,露华浓已在中国开出600多家网点,销量到达2亿元人民币。但这样的高光时刻之后,露华浓的势头却变得越来越萎靡。
一切并非无迹可循。在打开市场这件事上,露华浓确实很拼,但不计成内陆投入也让品牌陷入盈利魔咒。
而就在露华浓开出中国首柜不久后,外籍向导便将上海张江2000平米办公室的一半酿成了小型工厂,最先把一部门产物本土化,由于手艺水平有限,本土工厂做出的器械粗制滥造,极为掉价,影响了露华浓的口碑。
再加上,随着竞品美宝莲被欧莱雅团体收入囊中,美宝莲的电视广告、路演开展得如火如荼,四处对标露华浓。心急的露华浓忙不迭地引入更多品类,包罗高端洗发水、香水等,但由于配方并不相符国人需求,最后所有滞销,让本就亏损的生意雪上加霜。
2013年底,露华浓中国在官微上留下一句“涂上一支爱心唇膏,Kiss Goodbye”,正式宣布退出深耕多年的中国市场,裁掉940名美容照料和160名正式员工。
据露华浓方面透露,2012年,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不到2亿元,撤出中国市场这个决议,能给公司每年节约11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为6930万元)的成本。
这是露华浓*次败走中国。
02
二度进军中国市场
下场同样铩羽而归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兴起,露华浓的心思又动了。
2016年6月,露华浓团体收购伊丽莎白·雅顿;同年9月,露华浓品牌又以外洋旗舰店上线天猫,以跨境销售的方式再度入主中国市场。
然而,时移世易,海内美妆市场的天早已变了,崛起了一批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美妆品牌。譬如确立于2016年的*日志,仅用4年时间便完成了在纽交所的上市,成为年轻消费者青睐的美妆品牌;2017年确立的花西子,2021年销售总额突破54亿元,已然成为东方美妆的代名词;橘朵、玛丽黛佳、毛戈同等品牌也都纷纷崛起,不停攻城略地。
而直到2020年,意识到大事不妙的露华浓才如梦初醒。先是签约歌手刘宁宇作为本土代言人,随后又约请前少女时代成员郑秀妍做全球品牌大使,试图抢夺年轻人的注重力,但宣传照里过时的搭配和妆容,依然透着潦草和“不专心”,迟来的推广收效甚微。
在此之前,露华浓在华的代言人一直是“黑珍珠”哈利·贝瑞,欧洲面貌的口红试色,对于亚洲人来说,参考意义险些不存在。反观其他国际品牌,早早就启用了中国模特或明星,好比刘雯之于雅诗兰黛,倪妮之于兰蔻,都获得了不错的销量加成。
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喜欢,外资美妆品牌们无一不在下功夫。以LVMH、宝洁、雅诗兰黛、拜尔斯道夫为例,都曾在几年前推出过主打东方因素的护肤品牌,2016年,LVMH还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也是*一个以云南普洱茶为质料的高端护肤品牌“茶灵”。
回首露华浓在中国市场这么多年的谋划显示,就会发现,露华浓在中国市场不仅毫无作为,就连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的图片和文案,都是生搬硬套美国市场的模板,一直处于野性生长状态,段位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更取笑的是,进入内地市场这么多年,露华浓只在1999年投放过一次不褪色唇膏的电视广告,但往后就再没见过露华浓“露脸”了。缘故原由很简朴,美国总部以为广告成本太高,却只带了一个货,太不划算了。
而且,露华浓还懒得更新品类,当海内彩妆品牌的上新品率已经能实现季愈甚至月更时,露华浓还在把妈妈爱用的器械,原样卖给女儿。是的,露华浓的经典包装也一直没有升级,卖货全靠博主们种草。
恶性循环下,2019年,露华浓再次陷入亏损漩涡,昔时营业收入为24.2亿美元,与2018年的25.65亿美元相比,跌幅到达5.6%,同时净利润亏损1.58亿美元,亏损扩大46.4%。
2020年双十一当日,露华浓追求停业重组的新闻“满天飞”,微博上相关话题阅读破亿。大批消费者涌入露华浓官方旗舰店,给其缴了一笔“情怀税”。
2022年6月,露华浓正式向美王法院申请停业珍爱,同年10月,露华浓被强制退市;到了2023年,露华浓住手挣扎,在天猫、微信等渠道的官方店肆宣布相继关闭。
昔日绚烂如烟散去,徒留一地鸡毛。
03
外资品牌风景不再
躺赚时代一去不返
露华浓败走中国,不是*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就在露华浓宣布声明后,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红彩妆品牌e.l.f.也通告称,将在2023年3月31日起暂别中国市场,天猫旗舰店、抖音旗舰店将会在2023年3月15日下架全店商品。现在,e.l.f.旗舰店里只剩几款产物,都在降价甩卖。
无独占偶,近期,着名韩妆菲诗小铺THE FACE SHOP谋划公司(菲诗小铺上海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谋划状态由存续换取为注销,与其关联的38家销售公司也已所有注销。现在,菲诗小铺在淘宝上依然拥有旗舰店,然则线下已经很难买到菲诗小铺的产物。
已往一年,已经有大批外资品牌调整在华运营战略或关店。2022年7月,欧莱雅旗下美妆品牌美宝莲关闭中海内地所有线下门店;2022年底,KENZO凯卓美妆也关闭了天猫官方旗舰店。
说到底,露华浓的遭遇并不冤枉,算是自己打烂了一手好牌,对中国市场的“狂妄与懈怠”,作育了今日下场。
露华浓的硬伤在于,从没有真正花心思研究过中国市场,即便进入中国市场多年,露华浓也没有任何本土化创新行动,既不愿意费心培育市场,又不愿意投钱做广告,更无从谈起实时捕捉新消费人群的需求。
另有,露华浓接纳的是高层轮岗制,三年高层任期不仅让谋划战略无法连续有用地执行,而且每任高管险些都是外籍人士,没一个是真正领会中国市场的。不只云云,作为中国区域的认真人,其权力要比同类公司的认真人小的多,导致问题解决效率和市场反映总是过于滞后,问题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最终积重难返。
而在渠道上,露华浓始终遵照的也是美国市场的“全品类全渠道”操作模式。所有产物不加区分地同时泛起在百货店、商超货架和专营店渠道中,不仅稀释了露华浓的品牌价值,也使其原来的彩妆定位变得模糊,由*走至下坡路,是一定下场。
随着国货彩妆的崛起,露华浓引以为傲的“性价比”优势也荡然无存。花西子、*日志、橘朵、花知晓、酵色等“后浪”,都在花血本秀颜值、拼内功,险些到了“卷生卷死”的水平。
竞争有多猛烈呢?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每年约莫有32%的新化妆品品牌进入市场,但同时有25.5%的产物消逝,硝烟弥漫之下,基本不容露华浓再有喘息之机。
一定水平上,外资品牌的退却,也预示着本土彩妆的“狂飙”上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锐彩妆品牌,都在钻营出海,已有品牌在外洋市场份额占比近50%。
打着入口货旌旗,靠某个美妆单品收割中国消费者的时代,俨然成为已往时。露华浓的名字,也将被市场洪流所裹挟,直至彻底被遗忘。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新周刊《名字最美的化妆品,死得最惨》
2.未来迹《露华浓中国往事》
3.金错刀《3年停业2次!被国货狂虐的美国巨头露华浓,彻底扛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