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欧莱雅失速中国市场_国际期货,国际原油
克日,全球两大美妆巨头都交出了最新的“成就单”。差异于雅诗兰黛营收、净利润双双下跌的幽暗之景,欧莱雅险些可以用“大获全胜”来形容,其销售额和增进率均创下新高。
这两个“死对头”明争冷战了数十年,一直难分高下。现在,欧莱雅虽略胜一筹,但若仔细剖析其财报数据和运营情形,不难发现,欧莱雅是亦喜亦忧——2022年,欧莱雅在中国市场增速已延续第3年下降,危急的信号灯已亮起。
2月10日,欧莱雅公布2022年财报,团体实现销售额约 2784亿元(382.6 亿欧元),相比2021年增进18.5%,相较2019年增进23.4%,创十年来销售额和增进率的最高纪录。
详细来看,欧莱雅在全球5大营业区域均实现了正向增进,但中国所在的北亚区域仅实现6.6%的同比增进,在五大区域中增速*(清扫汇率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日本和韩国均实现两位数增进,而中国大陆的增进率仅为5.5%。
这与四年前相比,可谓天壤之别。2019年,欧莱雅在中国同比增进高达35%,2022年则变为5.5%。仅4年时间,增速下降了7倍。
中国作为欧莱雅*战略意义的市场之一,正在进入显著的增速放缓。仅仅以疫情作为理由,显然并不能让人信服。已往的三年,中国最主要的几家美妆类上市公司并没有泛起云云大的增速颠簸。
在中国美妆市场占有*市场份额的欧莱雅履历了什么,又面临怎样的挑战?
01
中国市场失速
近年来,中国市场对于美妆巨头而言,是兵家必争之地。
欧莱雅团体的营业板块共划分为5大区域,划分是欧洲、北美、北亚、SAPMENA-SSA和拉丁美洲。2022年,从销售额来看,收入占比划分约29.9%、26.6%、29.6%、7.7%和6.2%。
中国所在的北亚市场占有团体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与体量*的欧洲大本营相差无几。
1997年,欧莱雅才进入中国,晚于雅诗兰黛入华4年。但经由20多年的生长,中国已成为欧莱雅团体全球第二大市场。
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在2022年头的战略相同会上明确示意,作为团体北亚区总部、全球六大研发枢纽之一,中国已经成为欧莱雅团体焦点战略市场。
现实上,在2021年之前,欧莱雅财报的营业区域划分只有三大块,即西欧、北美和新兴市场。其中,包罗中国在内的亚太区域,与拉丁美洲、东欧、非洲中东一起,组成新兴市场区域。
2019年,亚太区域以96.58亿欧元销售额,逾越西欧、北美等区域,成为销售额最高的区域,在整体销售额中占比32.33%,高于西欧的27.71%。
2020年,随同着新冠疫情发作,清扫汇率等因素的影响,欧莱雅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了4.1%。在所有区域中只有亚太区域维持增进,同比增幅为3.5%,在整体营收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至35%。
在壮大的销售实力眼前,亚洲区域在欧莱雅营业疆土中最先饰演更主要的角色。2021年,欧莱雅将北亚区域自力出来,同时将西欧与东欧合并为欧洲板块。
一系列调整后,欧莱雅形成了现在的5大营业区域。
2021年3月,欧莱雅宣布将中国上海升级为北亚区总部,并进一步拓宽了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和产物矩阵。现在,中国已经成为欧莱雅旗下巴黎欧莱雅、兰蔻、赫莲娜、YSL(圣罗兰)等七大子品牌的全球*市场。
2021年,欧莱雅全球各大区域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快速增进,在新统计口径下,2021年欧洲以101.85亿欧元销售额成为*大营业区,北亚市场以98.63亿欧元居第二位,同比增进17.6%,高于欧洲区域的10.1%。
然而,2022年,这一事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欧洲、北美和北亚都实现了跨越100亿欧元的销售额,但被寄予众望的北亚区域仅实现6.6%的增进。此时,欧洲和北美增幅为11.6%和10.4%。
北亚区域6.6%的增速只有欧洲的一半,这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增进情形。
从果然资料来看,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增速泛起了断崖式下跌,这也是影响北亚区域营收和增速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9年至2022年,中国区域销售额增幅划分为35%、27%、超20%和5.5%。
欧莱雅在2022年财报交流会上示意,中国市场实现了远高于行业整体趋势的增进,“显示亮眼”。
然而,现真相形是,中国市场业绩已从激进的增进拉动气力,下降至平均线以下。
02
来自本土公司的挑战
从详细产物来看,欧莱雅营业分为专业美发、民众化妆品(彩妆为主)、高等化妆品(护肤品为主)、活性康健化妆品(功效性护肤品为主)四类。
2022年,欧莱雅以彩妆为主的民众护肤品营业增速*,同比增进14.6%,显著低于公司整体增速,这在中国市场显示尤为显著。
在护肤品营业方面,中国的“双11”天猫各品牌成交数据可以作为一个考察的角度。
凭证魔镜市场情报向「漂亮消费」提供的数据,2022年和2021年延续两年双11,欧莱雅共有5个护肤品牌进入天猫销售榜单前20名,为欧莱雅、兰蔻、赫莲娜、科颜氏和修丽可。
2022年,这5个品牌在天猫双11的销售额,除修丽可之外,均出现同比下降。
欧莱雅、兰蔻和科颜氏划分下降了3.25%、9.29%和7.62%,赫莲娜下降幅度高达24.16%。作为*增进的品牌,修丽可销售额同比增进了近29%。
修丽可属于欧莱雅活性康健化妆品板块,该板块还包罗另外4个品牌,理肤泉、薇姿、适乐肤CeraVe和Decléor。
修丽可是典型的功效性护肤品,其在中国市场热卖,与海内功效性护肤品市场的快速增进不无关系。
凭证中信证券研报,中国功效性护肤品市场在高速增耐久,预计2021至2026年,销售规模有望从952亿元增进至2298亿元,复合年均增进率为19.3%。
通过天猫双11成交数据来看,只管欧莱雅旗下大部门品牌销售额都在下降,然则榜单前10名中的3其中国品牌薇诺娜、珀莱雅和夸迪的销售额都在增进,这几个品牌都属于功效性护肤品牌。
在整体市场规模下降的同时,增进中的功效性护肤品市场,正快速蚕食通俗护肤品的市场份额。而一个遗憾的现实是,功效性护肤品并不是欧莱雅的强项。
不仅云云,这块营业在欧莱雅整体营收中的比例也并不高,2022年,活性康健化妆品收入虽然获得快速增进,但占比只有13.39%。
而已往的几年,功效性护肤品已成为头部中国护肤品牌的“杀手锏”,事实上他们也都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增进。
从天猫双11数据来看,珀莱雅、夸迪和薇诺娜都实现了正向增进。
2022年双11,珀莱雅天猫销售额增进了66.9%,到达14.3亿元,为欧莱雅销售额的近60%。同时,珀莱雅销售均价349.78元,高于欧莱雅的343.88元。
而2021年同期,珀莱雅销售额只有欧莱雅的三分之一。
2月23日上午11点左右,「漂亮消费」随机考察了珀莱雅和欧莱雅天猫旗舰店的直播数据,珀莱雅直播旁观人数为29732人,而欧莱雅为25423人,珀莱雅凌驾约17%。
华熙生物旗下夸迪在2021年并没有进入天猫双11榜单前20名,而2022年跃居第8名,实现销售额7.77亿元,跨越欧莱雅旗下修丽可的7.56亿元。
凭证华熙生物财报,2021年夸迪收入同比增进超150%,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进了65.38%。
而薇诺娜则增进3.9%至14.6亿元,居榜单第3位,与第2位兰蔻销售额16.2亿元,差距已大幅缩小。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1年珀莱雅、贝泰妮、华熙生物(护肤品营业)同比增进划分为23.47%、52.57%、146.58%。而同期,欧莱雅中国的增幅为20%左右。
国产物牌以功效性护肤品为突破口抢占更多美妆市场份额,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他们已经成为国际品牌的有力竞争者。
2015年至2019年,海内品牌薇诺娜市场份额从6.8%提升至20.5%,替换理肤泉成为*名。同期,欧莱雅旗下的理肤泉和薇姿市占率划分从27.8%与16.7%,下降至14.5%与7.1%。
数据泉源 / 头豹研究院
此外,欧莱雅在中国的营业中,主要聚焦彩妆产物的民众化妆品营业同样面临挑战。同样从双11数据来看,欧莱雅旗下的美妆品牌阿玛尼、3CE、美宝莲销售额延续三年都在下降。
在彩妆领域,欧莱雅同样面临本土品牌崛起的压力。
“关于外洋美妆巨头在中国销售额下降或者增速放缓,首先在于疫情导致总体消费大盘有所下降。其次,我们考察到国际巨头更偏向发力高端产物线,丢掉基础线。这将导致其损失很大部门的中低端市场;再有,国际大牌们并没有完全跟上‘功效护肤时代’的脚步,一些国际大牌在科学说理、身分营销方面反映延迟或尚未发力。”一位美妆业内人士对「漂亮消费」示意。
在她看来,在功效护肤时代的跟进上,欧莱雅还属于国际品牌中做的相对较好的,欧莱雅将专利身分波色因分为差异浓度梯队,添加在差异产物里,宣称差其余功效,并延续做KOL种草。“此外我们很难举出其它例子了。”
不能否认的是,现在在*规模优势上,欧莱雅的行业*职位依然难以撼动。
尤其是在国产物牌缺席的高端护肤品市场,欧莱雅市占率跨越了30%。在专业美发产物领域,2022年欧莱雅在中国市场取得了32%的大幅增进。
“国产物牌的崛起导致国际大牌的增速下降,可能这个因素确实存在,但不是那么显著。”华创证券高级剖析师胡琼方示意,头部海内美妆品牌体量在40亿元左右,30%的增进对应的是10亿元左右。而欧莱雅整体体量是2700亿元,在中国市场也是数百亿级其余,若是海内品牌规模到达200亿元左右,再讨论对国际品牌的影响,会更合理。
除了本土品牌崛起带来的打击外,尚有什么因素影响了欧莱雅中国的增速?
03
数字化转型之后
在中国,电商渠道已经成为化妆品销售的*渠道之一。欧莱雅在中国市场,履历了电商收入占比快速增进的10年。而「漂亮消费」考察发现,在2022年这一趋势发生了改变。
2012年左右,欧莱雅曾遭遇增进危急,正是之后决意举行数字化改造,为其开启了新一轮增进通道,而电商结构正是其中的要害一环。2014年-2021年,欧莱雅电商收入占比已从3.58%上升至28.9%,增添了近10倍。
只是,太阳再耀眼也会有黑点。对于欧莱雅而言,电商营业趋势在2022年发生了转折。
据欧莱雅财报交流聚会信息,2022年公司电商销售额占比为28%,对比2021年28.9%泛起下降。这是欧莱雅电商收入占比自2014年以来首次泛起下降。
数据泉源 / 增进黑盒、公司财报
欧莱雅电商营业见顶的隐忧,同样也泛起在中国市场。
早在2010年,欧莱雅就入驻了淘宝,2014年左右,欧莱雅中国电商收入占比最先快速增进。
图 / 果然信息
到了2020年,欧莱雅中国电商收入占比已到达60%。
详细到旗下差异品牌,这个比例还要更高。数据显示,欧莱雅在中国市场销售额最高的品牌巴黎欧莱雅,2021年电商收入占比已经到达80%。
疫情三年以来,电商渠道已经成为中国护肤品销售增进的主要渠道。加上欧莱雅中国大部门销售额都来自线上,可以推测,正是由于线上销售额增速也许率泛起显著下降,从而动员了欧莱雅中国区整体销售额增速的下降。
数据泉源 / 增进黑盒
相比起偕行,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电商结构走得更远,也较早感知到线上渠道增速下降,这并不让人意外。
现在的超头主播李佳琦,正是在欧莱雅2016年推行至中国的“BA网红化”项目中生长起来,并在后期成为欧莱雅线上化的主要助推者。
数据显示,李佳琦在2018年上半年为欧莱雅直播80场,带来直接销售额跨越万万。
然而,随着传统电商平台流量见顶,已不能支持生意额的延续大幅增进。加上线上流量成本、直播坑位费走高,客单价走低,品牌的利润也面临磨练。
“对于初创品牌来说,可以通过电商快速从0到1,积累‘*桶金’和粉丝池,这是利好。 坏处在于,流量不是一个万用公式,依赖流量起来的品牌,一旦支付不起流量了,就即是没有增进的气力了,尤其是对于5-10亿级或者体量更大的品牌来说,就不能用牺牲品牌价值的方式去换电商销量了。”上美团体副总裁刘明示意。
流量见顶,增量稀缺,一方面导致依赖线上渠道增进的品牌增速放缓,另一方面,也导致品牌和手握集中流量入口的超头之间,由于争取流量主导权而矛盾激化。
2021年双11前后,欧莱雅和李佳琦之间因面膜售价发生的矛盾,正是这一靠山下的产物。
品牌依赖线上投放来获取快速增进,这条路已经变窄,欧莱雅全球业绩也同样能印证这一点。2022年,欧莱雅线下实体店营收同比增进11.7%,线上电子商务营收同比增进8.9%,增速低于线下渠道。
“我们现在回忆超头主播的泛起,在一定水平上是前言涣散化、渠道涣散化、话语权涣散化大趋势下,一个短暂的逆潮水。现在感受对照显著的是人人越来越注重私域了。”胡琼方示意。
事实上,线上渠道增量见顶,并非仅是欧莱雅的挑战。对于过分依赖线上渠道,品类和区域结构单一的海内品牌而言,所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大。
不外,新时机也依然存在。
“可以一定现在是国货美妆的生长契机。*,未来的趋势会指向功效pro,用壮大的实验数据和逻辑说理,去佐证产物功效,做科学流传。第二,捉住新质料的趋势,好比聚焦合成生物手艺、有中国特色的植物提取物等。第三,重视新电商渠道的开拓,做用户喜欢的产物,去用户所在的地方。”刘明说。
在她看来,时下游量的风口切换得异常迅速,包罗抖音电商的兴起等等,我们不能把眼光停留在已往的履历上,“动荡时代*的危险不是动荡自己,而是仍然用已往的逻辑做现在的事情。”
*文中题图和部门配图来自巴黎欧莱雅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