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施一公坐镇,腾讯100亿基金会来了_外盘期货,香港
本周,中国科研圈迎来里程碑一幕——
在2022西丽湖论坛现场,腾讯提议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正式宣布落地深圳。该基金会是由腾讯提议设立的新型资助基础研究、纯公益性基金会,将自力运营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这一次,腾讯宣布将在10年内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支持一批科研职员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
“梦想成真”这是多位资深科学家谈及这一项目时的感受。值得一提的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已启动首次申报,施一公教授出任该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
“这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不只有利于深圳培育创新土壤,更是有望填补我们在基础研究上的一些空缺。”华南一位着名VC投资人示意,现在风险投资在科研功效转化上身影活跃,投资人和科学家走得越来越近,以后人人多去科研所实验室“蹲项目”。
施一公出任主席,腾讯拿出100亿
事实上,这不是腾讯第一次与科学家“交同伙”。
早在2018年,腾讯基金会提议人马化腾就团结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着名科学家配合联手提议“科学探索奖”,现在这一奖项已资助150位青年科学家,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且自由支配,成为海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设计之一。
商业天下对于科学家的期待更多是科研功效的快速落地,但摆在科学家们眼前的难题往往是“从0到1”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手艺的源头,也为社会经济生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提供秘闻和后劲,但这一件事确是最难的,也是海内耐久以往被忽略的一块。
为此,腾讯与众多科学家和科技主管部门多轮讨论和征求意见后,“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应运而生。资料显示,“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专注支持基础研究,而不是偏应用或即将功效转化的科研领域。与之配套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设计10年投入100亿元,支持一批卓越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
100亿,金额之高史上罕有,刻意不言而喻。这也是深圳培育创新土壤的主要行动之一。
而坐镇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正是VC圈老同伙——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他担任“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
2022年7月1日起至9月30日,“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首次开放申报。详细来看,“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设置了数学与物质科学(Mathematics and Physical Sciences)、生物与医学科学(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两个领域,并激励学科交织研究。资助种别分为两类:实验类不跨越500万元每人每年,理论类不跨越300万元每人每年,并延续资助5年。2022年度“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设计资助60人。
让众多科学家感应欣慰的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的特色——选人不选项目。这意味着纰谬获资助的“新基石研究员”设置明确的研究义务,不审核论文数目,也不限制必须拿出功效的限期,而是向研究员提供耐久、稳固、天真的资助,为他们缔造心无旁骛的科研环境。
那么,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挑选的是什么样的科学家?“雄心壮志、年富力强、敢于经受,敢于在人类未达之境中全力以赴探索,这就是我们要支持的科学家。”施一公云云形貌。
现在,“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官网已正式上线,也宣布了如申报方式、申报条件等内容。申报方式包罗机构提名和自由申报,两种申报方式的申报人都需要相符以下条件:
1.申报时未满55周岁(即1967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
2.担任博士生导师5年以上;
3.在中海内地或港澳区域全职事情(国籍不限);
4.每年投入科研事情时间不少于9个月;
5.具有肩负基础研究课题的履历并仍处于研究一线;
6.未申报2022年度“科学探索奖”。
今年度“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名单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宣布。
此前,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宣布时曾示意:“希望这个项目为我们国家的基础研究奠基一块‘新基石’,也期待‘新基石研究员’取得天下领先的原创性功效,成为一批新的学术领头人,甚至大师级的科学家。”
基础科学为何主要?
红杉中国5亿捐赠一个科学大奖
这是从VC圈到政府部门、科研界正在形成的一个共识:中国基础科学依旧微弱,迫在眉睫。正因云云,我们在原创性创新上依然显得落伍。
这意味着什么?没有原创性的创新,那么我们在应用端的创新永远存在着受制于人的风险,也难以看到推翻性的创新降生。
为此,中国经济蓬勃的都会都在基础科学上发力。这一次深圳主理2022西丽湖论坛,全球科学家云集。无独占偶,数日前第五届天下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暨首届天下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颁奖仪式在上海拉开帷幕。值得一提的是,天下顶尖科学家协会奖(WLA Prize)由红杉中国出资5亿元独家捐赠,是中国首个由单一投资机构独家支持的国际性科学大奖。
当天现场,天下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2006年诺贝尔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在致辞中示意,该奖项是揭晓给基础科学方面的卓越成就。我们要解决现实问题,从科学当中赚钱这个感动虽然存在,然则人们不能遗忘,基础科学是一切的基础,是一切的劈头。
谈起捐赠这一大奖的初衷,红杉全球执行合资人、红杉中国首创及执行合资人沈南鹏曾以为这既是兴趣所在,更是责任所系:一方面,对科技创新和科学精神的笃信已经深入红杉的企业文化,是红杉在已往十多年里辅助许多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使命动力;另一方面,全球科技提高正以加速率前进,人类比任何时刻都靠近发现天下的自然纪律和最终规则,红杉中国有责任、有义务加大对前沿科技和基础科学的支持力度,激励更多科研事情者配合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越来越多的紧迫难题,在科学领域做更多“难而准确”的事情。
基础科学事实有多主要?
“基础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也是使得我们最终能够知其以是然的基础,也是所有应用的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曾公然演讲中说道,“若是不能对基础科学有一个深刻的明白、熟悉,不能抽象出一个更高的理论系统,那我们的应用走不远也走不深,更谈不上领先。”
求木之父老,必固其基本。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系统的源头,是所有手艺问题的总机关。可以是说,基础研究是科技自主自强的一定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一定选择。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乔治·波特打了一个比喻,“不问基础科学而想建设应用科学,就犹如在地基上偷工减料,却寄希望于把省下的钱去将修建物修得更高——那么,大厦的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当下,我国在某些高精尖领域的手艺经常受制于人,基础科学研究相对微弱即是泉源之一。
华为掌门人任正非也曾语重心长地建议:“修桥、修路、修屋子只要砸钱就行了,但芯片砸钱不行的,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中国要踏扎实实做数学,物理、化学、神经学、脑科学等基础科学研究,各个方面起劲去改变,我们可能在这个天下上站得起来。”
时至今日,我国基础科研经费投入规模国际排名第二位。不外,与主要蓬勃国家相比,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以中央政府投入为主,地方政府、产业界和社会的投入占比过低。针对这一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长第十四个五年设计和2035年远景目的纲要》强调,要“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执行税收优惠,激励社会以捐赠和确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
以是我们看到,卓越风险投资人和各行各业的头部公司首创人热烈拥抱科学家。
VC接力,“去实验室找项目”
一项前沿手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旅程,远比想象中漫长。
“现在VC都要去科研所,大学实验室蹲项目。”华南一家着名人民币基金合资人透露,团队现在十分关注最新科研动态和职员去向,好比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此次落地深圳,对于宽大VC机构而言就是一个伟大的项目源。
“科研团队精于手艺,但对于商业化落地、公司治理、市场判断往往有一些短板。我们VC希望能够饰演一个起劲的角色——通过介入投资辅助科研职员实现科研功效转化”。他笑言,现在VC的门槛越来越高,都要让科研人才拥挤的地方找项目。
实践证实,创投契构是科技功效转化不能或缺的一环。在已往一段时间里,越来越多VC/PE机组成为“抢教授”雄师的一员,也是清华、中科院、上海交大等各个高校的功效转化处的常客。
背后逻辑不难明白——风险投资向来有着敏锐的嗅觉,找得准前沿手艺偏向、看得清产业生长偏向,甚至是科技功效转化的焚烧器。以是我们看到,VC圈正在起劲拥抱科学家,鼎力支持科技功效转化。当科研功效从实验室走出,VC的接力赛最先。
因而,理工高校成为了VC的热门打卡地。圈内撒播着这样一个笑谈:清华大学的功效转化处已经是投资人的第二办公室,不少投资人每周都要去呆上2-3天才行。
比现在年新能源赛道火爆,VC/PE接连去造访该领域的明星教授欧阳明高院士。最近,一位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人透露:“欧阳院士手中的项目已经被投光了。”
今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手艺提高法》正式实行。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科学手艺职员放下了最后的挂念,起劲投身创业,科技功效转化进入空前麋集活跃期。
固然,推动科研功效转化绝非挖教授创业简朴,这是一份需要耐心和毅力的事业。一样平常来说,科技功效转化依旧要面临手艺、产物和市场空间“三大鸿沟”。对于科研或手艺身世的创业者而言,手艺是绝对长板。但市场、销售等方面手艺大多存在短板。
北京一位硬科技投资机构合资人剖析,科学家与创业者最大的差异是头脑方式——科学家的头脑是纰谬事和人妥协的,他们全力追求最高的科学目的,最主要的是单点做到极致;而创业者需要具备对事妥协的工程师头脑,以及对人妥协的企业家头脑,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形下做到客户产物价值综合领先。
因此,投资科学家或教授之后,许多投资人需要指导他们完成从学者、科研职员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一样平常情形下,许多投资机构会提供响应的投后赋能事情。从销售技巧、股权期权、融资、商业模式、到人才培育、组织架构、宏观趋势等,辅助科学家创业者发展。这也就是现在各家投资机构花式卷投后赋能的缘故原由之一。
恒久以来,教授们在科学圣殿带学生、做实验、写论文,鲜少走到聚光灯下。为了科研功效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社会各界都在鼎力激励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手艺职员走出实验室,投身创业创新事业,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科技兴国,曾经“清贫”形象的科学家们走上了历史舞台。
这是影响深远的一幕:科学家与投资人双向奔赴,配合踏上迈向星辰大海的征途。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