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关停!这个赛道有团灭风险
要不是看到蜜芽App关停的新闻,许多人都遗忘了这个平台。
确立11年,蜜芽从一家母婴用品淘宝店起身,巅峰时估值近百亿,融资近20亿,并被多方看作垂直领域里可以对标天猫、京东或是拼多多的超级购物App。可现在,他们都赌输了,这个昔日的独角兽终是逐步缩短、衰退。
从融资舞台上的明星,陷入今天的逆境,蜜芽遇到了什么?铅笔道通过多方视角发现,内部战略问题,外部大环境急速转变,都让蜜芽告辞岁月静好时光,走上负重前行的蹊径。
关闭App只是诸多问题露出的表象之一,现在走到了运气的十字路口,“蜜芽们”又将何去何从?
-01 -
百亿估值独角兽终成“弃子”
“是时刻说再见了。”
几天前,蜜芽在官网宣布通告称,决议将于2022年9月10日住手蜜芽App服务。现在,蜜芽APP已在苹果App Store下架,安卓应用商铺也显示无法下载安装。
“蜜芽要倒了?”有些人不禁问道。
虽然,蜜芽方面强调,关停的只有APP,用户可以到蜜芽微信有赞小程序,小程序还将正常运行。然则,这种说法也只是为蜜芽保留了最后一丝颜面,当一家电商平台决议关停自己的App时,其谋划情形与数据可想而知会有多不如人意。
而且,蜜芽消逝的营业另有门店。在放弃App前,蜜芽还于2020年底麋集关闭自营的线下店蜜芽乐园和收购的悠游堂直营门店。
十一年前,身为全职妈妈的刘楠开办了一家名叫蜜芽瑰宝的淘宝店,两年四皇冠、销售额跨越三万万。之后,蜜芽瑰宝脱离淘宝,开办了自己的官网,转型为入口母婴品牌限时特卖商城。不到一年时间,用户就超百万,生意总额超1亿元,还正式更名为“蜜芽”。
这即是蜜芽的起源。步入生长起期的蜜芽也曾备受资源青睐,累计获得近20亿人民币的融资,不乏红杉资源、真格、险峰等著名机构介入其中。然而,从2016年最先蜜芽就再未获得过融资。
2018年7月,有新闻称蜜芽将在香港上市,目的市值在50亿美元,可紧接着蜜芽相关认真人就出来辟谣。刘楠曾这样说道,“蜜芽想上市随时都可以,然则我以为蜜芽可以再把内功修炼得更好,销售额更大一点,产物供应链更强一点。”
然则现在,不只上市遥遥无期,而且种种征象反映:曾经估值达百亿元的垂直电商独角兽蜜芽,正在逐步缩短、衰退,关停App只是显示之一。
一位蜜芽的前员工对铅笔道称,蜜芽注定会被“战略性地放弃”,现在的蜜芽跟天猫、京东等大平台竞争很难有优势,关闭App是早晚的事。“现在蜜芽基本也不剩若干人,许多人都被‘结业’了,与其继续花钱维护一个没有若干日活的App,话不如直接砍掉。”
他还示意,现在刘楠的精神基本也不在蜜芽上边。
三个月前,蜜芽首创人刘楠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示意,去年她把蜜芽和蜜芽旗下自有品牌“兔头妈妈甄选”在董事会层面做了拆分,成为两家完全自力的公司,同时也卸任了蜜芽CEO,将蜜芽的治理权下放,她只担任董事长。
此外,两家公司的治理团队也完全区分,没有任何兼任,“由于兼任的话,人的态度就会漂移。”刘楠示意,自己现在很少介入蜜芽的营业,只是从财政和决算层面做决议,但在兔头妈妈,她更多时刻都在营业一线,中后台的治理反而相对轻松一些。
资料显示,“兔头妈妈甄选”作为蜜芽旗下专业母婴照顾护士品牌,于2017年6月上线,接纳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刘楠以为,这对她来说相当于“二次创业”。
从首创人自己的动向来看,蜜芽或许早就被视作“弃子”。
-02 -
“找不到什么增进点”
谁还在用蜜芽?另有若干人用蜜芽?
要不是看到蜜芽App关停的新闻,许多用户已经将其遗忘到影象的角落。“上次使用蜜芽照样好几年前的事情。”有用户评价道。
蜜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应该是在2016年。
曾几何时,利润空间、用户黏性、人口增速等是母婴电商企业的利润驻足点,也是资源看好的要害点之一。可到了2016年之后,蜜芽就再无新的故事可讲,而资源市场也住手注血。现在,投资机构险些“不太投”垂直类电商的项目。
2016年年底,有网友匿名示意,蜜芽资金很主要,再融不到钱就要出大事了。在这条内容下面,有蜜芽员工拥护,公司的资金链简直出了问题。在此之后,蜜芽试图自我造血,但都无济于事。
外部环境无疑是发生了转变。母婴市场不再是一片蓝海,反而竞争越来越猛烈,创业公司一年比一年艰难。尤其当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重点发力母婴市场后,留给蜜芽这些垂直平台的市场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更为要害的是,蜜芽内部也确实泛起了问题。一位的蜜芽前员工对铅笔道形容道,“感受公司整体偏向太乱了,找不到什么增进点。”
蜜芽一度押注线下,2016年2月,蜜芽以战略投资家庭亲子娱乐产物悠游堂,开启了线下生态结构,那时曾宣布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在天下开设200家线下蜜芽乐园。可从效果来看,蜜芽乐园陷入倒闭逆境,天下仍在营业的门店寥寥。
在造血的历程中,蜜芽还曾深陷传销质疑。2017年9月蜜芽推出蜜芽plus会员服务,以“拉人头”方式开启社交电商之路。
该会员制的信息和注册入口并没有在其官网或App中直接展示,要想成为会员,必须通过先容人的二维码扫描进入而且购置399元的商品,购置399元商品的“入门费”、“拉人头”获取奖励和佣金、约请人可获得被约请人销售利润的“分级提成”,无疑与《阻止传销条例》对传销行为界说的行径相似。
就这一行动,让蜜芽的口碑彻底陷入谷底。“之前招了许多销售,主要就是为了骚扰客户推付费会员,当有了舆论之后,又改为推免费会员。”上述员工先容道。
在社交电商之外,蜜芽在2017年还做起了严选模式兔头妈妈甄选,而这成为刘楠眼中的新的破局点。
此外,2020年9月,刘楠还正式入局带货直播。一最先,成就还不错,数据显示,刘楠在最初的四场直播中,总销售额到达9000万。
然则以上种种实验最终都没见到成效。
在衰退的历程中,蜜芽公司内部也泛起许多反面谐的声音,员工人人自危,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结业”的人。
另有一位员工吐槽道,公司治理杂乱,政策朝令夕改。“某项目成本完成,货物供应商完成,整个东南亚市场结构完成,可之后一封邮件就告诉别干了。”
对治理层,员工们也是心有怨气的。“有些高管基本啥也不懂,还任人唯亲,以是蜜芽有一段时间被称作养老院。”
内外交困,使得蜜芽最终沦落到今天的下场。
-03 -
蜜芽们没有新故事
遇到问题的并非蜜芽一家。
有行业人士剖析,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母婴垂直电商不得不通过扩张追求新的增进点,但母婴电商赛道的风口期早已已往。在资金、运营等方面存在问题后,陷入逆境只是时间问题。
或者说,无论母婴行业,照样垂直电商,都欠好做,而蜜芽的现状只不外是掀开问题的一角。
早先的蜜芽还只是“平台”,无论首创人照样投资人都在赌它会成为垂直领域下一个天猫、京东或是拼多多这样的超级购物App。
很显然,他们赌输了。有行业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剖析,垂直电商运营难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缘故原由。一方面,垂直电商引流能力较弱,流量成本越来越贵,垂直电商相较于全品类电商、视频类电商,吸引和留存消费者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垂直电商运营能力不足,大部门垂直电商的供应链治理能力、品牌打造能力、大数据剖析能力以及对短视频、直播等新模式的接受能力较弱。
赛道玩家的运气都在解释,母婴电商整体正在走向式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讲述显示,2013-2015年正是母婴电商渗透率高涨的时刻,这也是蜜芽快速生长的时刻。在此之后,母婴电商的渗透率最先走缓,2016-2019年,渗透率的转变仅提升了2.8个百分点。
有从业者直接下结论示意:在互联网日趋成熟化的今天,垂直无异于逆势而行,必将走向终局。
纵观垂直电商们的生长历程,流量一直都是它们绕不开的难题。母婴电商更为垂直,流量较为封锁,需要更多手段不停从外界追求新流量,然而,能够为其提供外力的自力平台较为有限。
对流量不够大的电商平台而言,帮别人卖货,卖廉价货,赚的照样微薄的佣金,着实算不上是一种好的商业模式。
以是,蜜芽才会押注社交电商,押注直播带货。
“(淘宝店)起身的蜜芽由于之前做社交电商时不够快,流量不够大,因此想通过做抖音,解决流量问题。抖音做起来后,再看什么器械适合抖音卖,好比服装、童装等。”有从业者剖析,蜜芽因此沿着京东的轨迹,走上了自营的路。
刘楠曾示意,蜜芽未来的发力点是品牌与供应链,包罗自有品牌、供应链定制爆款,以及品效合一的品牌服务。在2020年,蜜芽平台上前两者的销售占比已经跨越60%,未来,应该走向更多的公域渠道。
在她看来,蜜芽的短板一直在流量上,长板和发力点则是一直在供应链上。
然而,在业内人士眼中,做平台和做品牌是两套逻辑。“对于蜜芽来说,做品牌是一条退路,然则不是一条好路就欠好说了。”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首创人庄帅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指出,做产物意味着对接工厂,跟进品控,要与林林总总的品牌商竞争。好比做奶粉,要和君乐宝、飞鹤等企业竞争,整个运营思绪、服务模式等都差异,需要企业改变组织结构、人才结构,要大换血,现在来看也鲜有乐成的案例。
从电商创业者到品牌创业者,这个角色的转变之大也超出了刘楠的预期。“我在母婴行业做了10年,原本以为我很懂这个行业,但真正最先做品牌后,才发现站的态度差异,思索问题的角度也完全差异。”刘楠此前接受采访时说道。
只不外,哪怕刘楠的二次创业乐成,“兔头妈妈”这个品牌做大做强,又和蜜芽有什么关系呢?蜜芽与垂类电商照样没有新故事。
参考资料:
中国企业家《三年融资超20亿独角兽关停APP,垂直电商危局》
蓝鲨消费《梦想做平台,被拼多多残忍打败,云集、贝贝团体、蜜芽转型新品牌胜算几何?》
北京商报《蜜芽断臂App母婴电商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