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最后一次创业,罗永浩能赢吗

最近,罗永浩除了“退网”宣言外,他再一次创业选择的项目也备受关注。

凭证晚点LatePost的报道,罗永浩明确示意将押注在AR(增强现实)赛道上,给出的缘故原由是,在真正感兴趣的“电动汽车”和“下一代盘算平台”上,思量时间窗口和难度,选择了后者。而他信托,AR就是下一代盘算平台,并在三五年后可做通用型AR产物的消费转化,并给团队留了五年时间。

他要做AR,早就有迹可循。他多次在社交平台上显示出对AR的兴趣,也有行业人士对媒体示意,从去年最先,罗永浩就已经造访了许多家AR领域的公司。海内AR行业的某头部公司市场职员小梨对深燃示意,早在锤子公司还处于上升期时,罗永浩团队就去他们公司做过调研。

除了看好行业,他还提到,大型科技公司基本上没有all-in做AR的,此时进入有时机占领先机。

实在现在押注AR,罗永浩团队面临的对手并不少。

Google、微软、苹果、Meta(原名Facebook)、Snap等外洋科技巨头在AR硬件、软件、系统等方面,都已经有所结构;而在海内,手机厂商里如小米、OPPO也推出了AR眼镜看法产物;另外,另有一批创业公司如瑞欧威尔、Rokid等也是赛道中的佼佼者。

小梨示意,若是说AR最终的形态是一百分,当下正是五六十分的阶段。

罗永浩这次转身押注的AR,胜算有多大?现在是入局的合适窗口期吗?其提到的三五年迎来通用型产物的商业化,能准期到来吗?

罗永浩押注的AR,有多大空间?

对许多人来说,AR照样一个生疏的名词。罗永浩要做的AR到底是什么?

它是在虚拟现实手艺的基础上,将图像、声音、视频、3D模子等数据叠加在现实天下之上的手艺。AR产物通过将数据、信息和现实天下融合,体现出AR的价值。

实在AR功效正逐步渗透到我们的生涯中,最为常见的是在手机应用中,好比支付宝、美团等产物就接入了AR功效。最直观的,在支付宝集五福的流动里,用户用手机扫福字,就是一次AR的应用。现在,AR在C端更多以娱乐、互动的形式接入在手机端口。

而真正意义上,或者说广义的AR应用远不止于此。

腾讯科技旗下精品栏目VR次元此前在宣布的AR行业讲述里提到,AR的应用比VR更广。VR对于游戏与3D影戏来说是很好的手艺,但它的体验主要是在客厅、办公室或者座位上睁开,有所局限。

AR虽然在游戏陶醉式体验上不如VR手艺,但人们可以戴着相关装备四处流动,做任何事情。好比,在成熟的应用里,当人们途经一个杂货店,眼前的虚拟屏幕上,能看到制作意大利面所需的食材和配料清单。其应用领域包罗医药、军事、体育、艺术、教育等。

罗永浩以为,AR是下一代盘算机平台,这已经是科技界共识。

元宇宙看法大热后,AR被以为是元宇宙的入口之一,2021年AR泛起投资热。凭证VR陀螺数据,2021年海内投资事宜到达124起,投资金额为182亿元,投资金额是2020年的8倍、2019年的3倍有余,是近年的投资岑岭。

中国VR/AR投资金额及投资事宜数目统计

泉源 / 虎嗅智库

据虎嗅智库《AR运用手艺场景剖析》先容,现阶段AR手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AR内容和应用,以智能手机和AR眼镜等产物做载体,明白现实天下并与信息发生交互,好比Google ARCore应用开发平台;另一种是以AR头显和AR眼镜为终端装备,成为毗邻现实天下和虚拟天下的终端接口,如微软的HoloLens。

在应用市场上,凭证陀螺研究院统计,2021年全球AR头显出货量为57万台,较2020年增进44%,预计2022年全球出货量为110万台,增进93%。

据《深网》报道,熟悉罗永浩的同伙示意,罗永浩团队将研发AR眼镜。这也是较为初期的市场,凭证头豹研究院《2021年AR眼镜行业研究讲述》,2020年全球市场出货量约40万台,不外,它看好这一市场,2025年AR眼镜出货量有望达1004.5万台。

在小梨看来,市场对AR的熟悉已经有所提升。她对深燃示意,在两三年前,在跟B端市场的客户打交道时,他们提出的需求和想法对照天马行空,而现在有一个显著转变是,提出的需求异常具象。在她看来,这一定水平上说明,人人对AR的熟悉和接受度发生了转变。

群雄逐鹿,罗永浩有多大时机?

“昔时做手机,时机晚了,四处都被动”,吸收锤子手机那次创业的教训,罗永浩选择AR赛道,还看重的是其窗口期。在他看来,大型科技公司基本上还没有all-in AR。海内的华、米、O、V手机硬件厂商还不会很快大规模投入AR。现在正是他们这类创业型企业入局的好时机。

AR赛道简直还充满时机。

小梨对深燃示意,“AR行业,现在还未分出输赢,任何一家企业入局,都有可能胜出”,在她看来,行业受到关注,有人进来竞争,也是一件好事。

而头豹研究院在上述讲述中也提到,2020年AR行业融资集中在中早期的天使轮、种子轮和A/B轮,初创企业多,企业普遍岁数为2-4年间,抗风险能力弱,企业镌汰率高。

不外罗永浩选择此时入局,内外环境都面临压力,不如想象中轻松。

一位行业人士示意,大型科技公司并不是没有花重金投入AR,只是在投入上还没有跨越其焦点营业。凭证上述头豹研究院讲述,2021年,Mate预计在VR、AR领域投资额跨越100亿美元。

从科技公司结构来看,从2012年Google宣布第一代单目AR眼镜Google Glass最先,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均有AR产物相继宣布。就在今年5月,Google推出了ARCore Geospatial API和AR眼镜看法机“One More Thing”。而Meta正在开发项目代号为Nazare的商用AR眼镜,以及消费级的第二代产物Artemis。

罗永浩以为唯一号称重兵做AR的苹果,是从2006年就最先申请VR/AR专利了。

凭证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IPRdaily新宣布的数据,停止到现在,苹果拥有1549件AR/VR相关专利;且它在2013年就最先收购相关公司,涉及3D人体感应、增强现实眼镜镜片、光与面部识别等手艺;另一方面,苹果对AR硬件装备也在发力。据公然报道,苹果首款AR眼镜将在2024年终宣布,同期宣布的另有第二代AR/MR头部显示器。

在AR硬件装备上,从产物来看,眼镜类目中,已经泛起了Magic Leap、OPPO Air Glass、遐想Mirage AR头显等产物;在面板类目中,“华米OV”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系列产物等均已经介入到AR赛道的竞争中。

AR手艺形态分类

泉源 / 虎嗅智库

罗永浩接受晚点LatePost采访时示意,其团队的综合资源比上严重不足、比下严重有余,切入市场另有一个优势在于团队规模,他们“几百到上千人左右的规模可以开发三五年以上”。

据他考察,全球局限内创业公司全情投入做AR的险些都是一两百人的小团队。他以为,以这样小的规模去做,“再搞十几年,也搞不出能用的、可商业化的器械”。而即便未来有大公司要入局,他们“若是用几百到上千人研发三五年,而且全程高度保密,未来宣布后,大公司放置数千人甚至上万人剽窃也要抄一年以上。”

海内某AR头部公司手艺职员周岩示意,一项手艺驱动产物项目,团队的人数和规模并不是最主要的,而在于人才贮备和手艺上的履历积累,在研发上,AR作为强手艺型领域,海内外研发都是新型行业,还没有履历可循,更磨练的是团队的手艺与履历积累。

也就是说,相比于团队规模,未来能否集结出有专业手艺壁垒的团队,至关主要。

三五年,留给罗永浩的时间够吗?

一款产物最终都要接受市场的磨练,完成商业落地。

罗永浩在对未来收益预期中示意,行业普遍的商业化会在五年左右完成,而且提到特定用途的垂直类AR装备,好比针对教育、庞大手艺培训和特殊行业的AR眼镜,可能在两三年内能商业化。

现在,AR还处于早期阶段,AR主要应用场景划分为消费级应用和企业级应用。

凭证上述头豹研究院讲述,2020年AR装备出货量里,消费级应用占20%,企业级应用占80%。

小梨说,在硬件上,AR在电池、芯片、光学、渲染等环节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好比,在渲染处置上,画质噪点和处置时间上都存在不足;在电池方面,由于AR对运算数据和速率要求极高,基本上一台AR装备在妥协一些功效后,最多也只能维持4个小时,还不适合在消费端普及。

因此,AR装备现在主要面向开发者和企业级市场,在医疗康健、文娱旅游、教育等领域渗透。小梨示意,他们公司的产物就以B端销售为主,主要是一次性生意手艺包或者是以硬软件打包的形式售卖给客户,价钱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而在民众消费级产物上,详细而言,AR在手艺、硬件、应用、市场四方面都存在生长逆境。

在手艺方面,小梨说,AR眼镜最理想的状态是就像一副轻薄的近视眼镜一样,“现在AR产物的一些要害组成,好比光学、电池、芯片、盘算机视觉、人机交互等产业链还并不成熟”。

在硬件方面,周岩示意,针对消费者的产物装备在设计,但仍然没有确定性的推出日期。现在在C端应用终端上,仍是以手机式端口为主,软硬件都有提升的空间。

在应用上,即即是应用到了C端,当前的AR产物,也还无法做到涵盖C端跨界全场景的需求。好比市场上,爱普生在售卖一款AR眼镜,主打的是3D影院场景,与真正意义上的AR产物相差较大。

虎嗅智库《AR运用手艺场景剖析》中提到,AR当前的定位和还原手艺仅停留在桌面级,仅适用于部门限制的封锁式场景。消费者无法在生涯中将AR产物天真应用至各个场景,实现场景间的自由切换。

在市场上,AR的生态内容更是不足。“现在C端的内容不足以支持应用市场扩张”,一位行业人士示意。

无论是AR眼镜照样其他终端运用,有行业人士以为,AR装备进入到民众消费,要害要看知足了什么样的用户需求,它解决了哪些用户需求。这才是AR向民众渗透和推广的焦点要素。

即便罗永浩以为三五年时间可以做到通用型产物商业化,但解决上述问题仍有一定难题。

罗永浩说,“若是历程顺遂,再加上一点运气,我们想在AR时代做出一个像2007年的iPhone iOS一样的器械,成为下一个平台上类似苹果一样的公司。”并示意,无论若何,这应该是他最后一次创业。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不是每小我私人都有失败后再来的勇气,最后是成是败,都交给时间往返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梨、周岩为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