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这一次,谁能捞起海底捞
在餐饮界,海底捞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典型。
依附着优质的菜品和知心的服务,海底捞一直都备受消费者青睐,并成为业内竞相效仿的工具。2011年,《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风靡天下,该书作者黄铁鹰主笔的另一部作品《海底捞的治理智慧》更是成为了《哈佛商业谈论》中文版进入中国以来影响最大的案例。
然而近两年,海底捞的处境似乎越来越不理想,而克日宣布的2021年财报,更是海底捞业绩亘古未有的低谷。
1
对于这份年度财报,我们可以从收入端、利润端和成本端来划分举行考察。
收入端来看,海底捞2021年整年营业收入为411亿元,较2020年增进了43.7%,相符市场预期。根据营业线来划分,公司餐厅谋划收入为394.6亿元,同比增进43.9%,孝顺了总收入的绝大部门;调味品销售收入6.87亿元,同比增进63.2%;外卖收入7.06亿元,同比下降了-0.8%;其他收入1.98亿元,同比增进859%。
利润端的显示显著要比收入端差得多。数据显示,2021年海底捞公司归母净亏损额高达41.6亿元,同比转变幅度为惊人的-1486.7%,而且这一年险些就亏掉了2018年上市以来所有盈利的总和(43亿元),着实令人惊讶。
至于成本端,原质料和员工成本均有所上升。财报数据解释,2021年原质料成本占公司收入比为43.7%,比2020年提高了0.8pct;员工成本占公司收入比为36.2%,比2020年提高了2.4pct,主要由员工人为刚性、部门员工薪资水平上升等因素所致;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占公司收入比为0.8%,同比大要持平;折旧及摊销成本占公司收入比为11.1%,比2020年提高了0.5pct。
此外,另有两个指标值得关注。
其一,门店数目。2021年整年,公司新开店421家,关店276家,净开店145家。停止到2021年底,公司全球门店数达1443家,比2020年增添了145家;其中,2021年海内、外洋门店数划分为1329家和114家,比2020年划分增添了124家和21家,这两个增量均显著少于去年同期的增量(489家和41家)。
其二,翻台率。公司2021年整体翻台率为3.0次,较2020年同期下降0.5次,翻台率恢复不及预期;整年新开餐厅和现有餐厅翻台率划分为2.4次和3.1次,较2020年同期划分下滑了0.4次和0.6次;而在同店方面,2021年海底捞同店翻台率为3.5次,较2020年下滑了0.3次。
总结起来:营收差强人意,净利润大幅度亏损,各项成本不停提高,开店势头放缓,翻台率下滑——这就是海底捞2021年财报的主要内容。
2
事实是什么缘故原由,让海底捞交出了这样一份不甚理想的答卷?在我看来,公司决议上的失误一定是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险些一切依赖于线下谋划的行业都受到了差异水平的影响,而餐饮业更是当中的重灾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海内餐饮业收入为39527亿元,同比下滑幅度高达16.6%。2021年以来,海内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固向好,餐饮业出现出缓慢恢复之势,不外自下半年最先,海内不少区域疫情,防控措施阶段性增强,餐饮行业再度遭受袭击。
在此靠山下,当多数餐饮品牌选择“躺平”甚至关店来缩减成本时,海底捞却选择了反其道而行——放肆“抄底”开店。缘故原由实在不难明白,疫情时代大批餐饮店闭店,将让出的点位“抄底”租入,等疫情竣事后市场上迎来“抨击性消费”,届时一定会动员营业额的大幅增进。根据张勇的预判,到2020年9月份疫情就会竣事,此时正是铺开手脚大干一场的好时机。
然而从现真相形上看,张勇显然低估了疫情的影响。虽然海底捞门店数目比之前更多了,然则餐厅的焦点指标翻台率却在一起下滑,2017~2019年还能维持在5上下,可是2020年直接降至3.5,2021年更是降到只有3.0。究其缘故原由,除了疫情频频对于线下场景的袭击之外,新开店大幅提速也带来了翻台率的摊薄以及对老店的分流。须知,高翻台率意味着高周转,而高周转意味着更为充沛的现金流,能在很洪水平上填补门店扩张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可若是翻台率下滑,公司谋划压力一定会与日俱增,这即是导致海底捞2021年财政数据不佳的直接影响因子。
进一步剖析,三线以下的中小都会又是海底捞疯狂“抄底”的主要区域,那里品牌化连锁餐饮企业较少,住民消费能力普遍不及一二线都会,餐饮个体户抗风险能力也较差,于是就空出了大量的黄金地段。而海底捞正是瞄准了这些地方,不停开店。数据显示,2019年海底捞在三线及以下都会的门店数目为194家,2021年暴增至559家。
然则这种大面积扩张,不能阻止地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门店扩张与员工培育的错配。
公然资料显示,海底捞新店店长都需要至少一年的“走下层”阶段,从低级服务员到高级服务员至少要六个月,从高级服务员到店长也至少要六个月。这样长周期的培育系统,显然是跟不上海底捞门店扩张的速率,一旦履历不足的店长迫于形势而强行上任,势必会让门店的谋划质量打折,包罗海底捞一直引以为傲的服务,而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稀释门店的翻台率。
于是便有了张勇2021年在公然场所的认错:
“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设计,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不仅云云,整个暖锅行业名目的转变也在影响着海底捞。
从供应端看,暖锅行业具有菜品尺度、工艺简朴、复制性强,进入门槛较低等特征,致使越来越多的新锐品牌相继崛起,数据显示,近两年包罗巴奴、查特熊、周师兄、锅圈食汇、朝天门码头等在内的暖锅品牌都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而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从需求端看,疫情的频频让餐饮业需求的恢复历程相对缓慢,继而造成了暖锅赛道愈发拥挤且增量有限的事态。这些对于海底捞来说,显然都不算是好新闻。
内忧外祸相叠加,这即是海底捞面临的艰难处境。
3
海底捞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且已经在自动追求转变。
2021年11月5日晚间,海底捞宣布通告,将实行“啄木鸟设计”,该设计被市场比作“刮骨疗毒”、“断臂求生”,详细内容包罗三个方面:
其一,关店设计:2021年关闭276家海底捞餐厅,尚有32家门店歇业整修。闭店餐厅中,16家为合约到期等缘故原由关闭,其余260家餐厅出于商业区客流量少、门店谋划业绩不及预期等缘故原由,在“啄木鸟设计”下永远闭店。
其二,治理层改造:从焦点治理层来看,李瑜出任大陆COO、王金平出任港澳台及外洋COO,新班子有助于阻止裙带关系、推进改造。从中层治理来看,现在公司共有15 位大区司理,下设“家族长”监视“家族内门店”的治理和谋划,各级中层治理对门店谋划负连带责任。
其三,重修并强化部门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系统。
与此同时,海底捞还做出如下变化:
2021年,海底捞方面推出众多周边产物,以增添用户粘性;2022年元旦起,海底捞改变以往单品单店零星上新、区域逐步推广至天下的做法,从天下、区域双系统推进产物上新,且保持天下至少一年两次的上新节奏;2022年3月20日,海底捞捞粉节对外宣布在线注册会员数破亿……
上述内容,充实彰显出海底捞细腻化运营的战略转型思绪。从效果上看,2022年1月,海底捞整体翻台率环比去年12月有所上升,2月翻台率较1月有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高于去年2月份翻台率,不难发现,公司谋划调整已经初见成效。
客观地讲,海底捞的品牌价值、优质服务等焦点竞争力并没有由于缩短营业而消逝;而且随同着行业洗牌的加速和中小暖锅店的出清,海底捞的行业龙头职位仍然稳固;同时,海底捞现在依旧手握着丰裕的现金和人才贮备。想要实现逆境反转,并非没有可能。
不外,另有两浩劫题摆在海底捞眼前:
(1)当暖锅主业逐渐触达天花板,优势不再如往昔那般显著之时,若何才气继续拓展新的营业增进点,依附“第二增进曲线”来熨平周期?
(2)当“极致服务”成为一种天经地义的存在后,其带给主顾的边际效用难免会逐渐下降;尚有些主顾对“极致服务”发生审美疲劳,泛起“不外云云”或“太过服务”的负面评价。面临这些境况,海底捞又该若何去连续吸引并留住主顾呢?
固然,海底捞还要思量,若何应对各地疫情反弹给公司谋划的改善趋势带来的扰动——而这,也是整个餐饮行业所面临的配合问题。
海底捞何时才气走出至暗时刻?且让时间来给我们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