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雷军:造车!程维:我跟

滴滴要正式造车了?

这并非空穴来风。据悉滴滴最先启动造车项目,认真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司理杨峻。现在团队已经最先从车厂挖人,但尚未明确滴滴造车的详细形式和路径。投资界就此信息向滴滴方面求证,对方示意官方不予回应。

就在几天前,雷军与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大佬聚会的照片一度引发惊动,与他一起合影的是汽车圈再熟悉不外的四个名字:何小鹏、李斌、王传福和李想。“雷军确立造车者同盟匹敌燃油车”的言论也因此在网上撒播开来。但对比那场聚会的名单可以发现,另有一些大玩家并没有泛起。

官宣造车简朴,但造一台车实在并不简朴。昨晚(4月6日),雷军亲自下场揭秘小米汽车,他向外界勾勒了小米汽车的大致轮廓——定位中高端,价钱也许在 10-30 万区间;轿车或SUV;但要3年后宣布

马斯克曾说过,做一个企业家就像吞玻璃和凝望着殒命深渊一样。之以是,智能汽车的窗口期再度被打开,那是由于前人替我们踩过无数的坑,马斯克曾由于产能炼狱睡过工厂、李斌曾眼睁睁的看着公司股价掉到1美元。这不是小米汽车的时代,而是时代下的小米汽车。

雷军做东,举行了一场同砚会

造车,最先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标配。

最新入场的是滴滴。据《晚点 LatePost》报道,滴滴最先启动造车项目,认真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司理杨峻。现在团队已经最先从车厂挖人,但尚未明确滴滴造车的详细形式和路径。投资界滴滴方面求证,对方示意官方不予回应。

而在几天前,小米团体首创人雷军与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大佬聚会的照片刷屏。其中一张合影显示,从左至右划分为小鹏汽车首创人何小鹏、蔚来首创人李斌、雷军、比亚迪首创人王传福、理想汽车首创人李想。正因云云,网上甚至撒播出“雷军确立造车者同盟匹敌燃油车”的言论。

现实上,这只是一次通俗的中原同砚会聚会,只不外今年恰巧是由雷军做东,而且时间点选在了小米官宣造车之后。资料显示,中原同砚会脱胎于长江商学院与中欧商学院最初开设的CEO班,一年两次聚会,每次流动由其中一个同砚承办。

从流出的照片看到,本次中原同砚会的集会日程分为两天,4月1日的主题是探讨小米已往十年与未来十年,4月2日的流动是关于“智能出行、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介入职员除了上述造车圈大佬,实在也包罗出行和自动驾驶领域的代表企业高管,好比滴滴首创人程维、小马智行CEO彭军、地平线首创人余凯等。

在此之前,雷军正式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所有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雷厉流行,向来是雷军的做事气概。

现实上,早在2013年雷军就两次拜会特斯拉首创人马斯克,并在昔时成为了特斯拉的车主,最先关注电动车产业。据他透露,这些年来,在小米高管会上也偶然讨论过几回。直到今年1月15号,董事会要求雷军与团队认真研究一下电动车产业。

“讲真话,一最先,我心里是不愿意的。手机营业好不容易才重回天下第三,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然则,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眼前,我们将何去何从?”雷军回忆那段时间,示意自己日间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镇定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醒目的理由。

在往后的75天时间里,历经85场业内造访相同、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治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终于迎来了小米史上的最重大的决议: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而滴滴,现实上介入造车更早。去年11月,滴滴便宣布了其首款定制网约车D1。彼时,程维就曾设计滴滴定制网约车的迭代节奏:到 2025 年,定制版网约车 D3 将在滴滴平台普及跨越 100 万台;到 2030 年,D 系列的目的是去掉驾驶舱,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想必程维刻意亲自造车的缘故原由与雷军不约而同。

造车江湖,

另有一批武林能手没有现身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从现在的智能汽车产业来看,主要会有三类玩家,一是传统汽车巨头,二是已经着手造车的科技公司,三是即将、极可能要造车的科技公司。对比这场车圈聚会的名单可以发现,另有一批武林能手没有现身。

首先,传统汽车巨头仍是这场竞赛的主角。

作为制造业,汽车行业是一个需要脚扎实地的行业,现阶段卖车仍是主要营收泉源,也是支持其未来的焦点要素。

对比财报数据可以发现,传统汽车巨头在销量方面的优势不容忽略。比亚迪2020年汽车销量为39.4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6.29万辆;上汽团体2020年实现整车销售56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到达32万辆。自主品牌阵营中,吉祥汽车整年累计销量超132万辆,长城汽车整年总销量为111.59万辆。

3月26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米正在和长城汽车谈判使用其工厂生产电动汽车。虽然双方都对此事举行了澄清,但不能否认的是,像长城、吉祥、上汽这样的老牌主机厂在新一波造车浪潮中仍是绕不开的选项。

好比像造车新势力中,蔚来向来对于传统制造业就保持着最高敬意。在蔚来初入造车之时,江淮汽车站出来建厂帮蔚来代工。与其说是代工,更像是双方互助、各尽其职。今年3月27日,蔚来与江淮的新合资公司江来公司正式确立。这意味着,双方将携手共战下一个智能汽车时代。

总之,传统汽车巨头是新入局造车的小米绕不开的一头“大象”。要么像蔚来一样,与它们并肩偕行,要么另辟蹊径追求推翻。

其次,先入场的科技巨头们不容忽视。

早在2015年,科技企业们已经最先探索汽车营业。在这一年,百度宣布CarLife,正式进军车联网;阿里与上汽团体投资10亿元确立斑马网络,协力打造“互联网汽车”;腾讯推出了后装车联网产物,探索车联网领域。但在同年,小米手机营业遇到了瓶颈,雷军不得不亲自带队出征。

随后在2020年11月26日,由上汽团体、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团体三方团结打造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随后,智己汽车宣布了首款产物的多项黑科技,包罗1000km续航、激光雷达等等,正式迈出造车第一步。

紧接着在2021年1月11日,百度与浙江吉祥控股团体均宣布通告,称双方已杀青战略互助,将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两天后的1月13日,吉祥又宣布与富士康确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照料服务。

值得注重的是,正是在百度吉祥官宣联手造车后的第4天,也就是1月15日,小米最先调研电动汽车产业。

75天后,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从时间节点、到下决议的周期,不难看出小米确实有了危急感。

百度、阿里经由五年的探索,已经有较为明确功效。好比阿里巴巴在车载系统、阿里云、用户大数据等要害手艺都能直接作用于智己汽车上。而百度则有“小度车载”OS操作系统、AVP(自动泊车)、AMP(自动驾驶舆图平台)可直接落地在新品牌的新产物中。

最后,呼声最高的推翻者还没露面。这个谜底实在很容易猜到——华为和苹果。

IDC宣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序度,小米以4330万台出货量的成就,排名全球第三。但整年排名中,小米以第四的成就,落伍三星、苹果、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与华为、苹果是对手,但同时也是智能汽车领域的偕行者。

华为现在将自身定位为智能汽车Tier 1的厂商,涵盖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动力的“新三大件”手艺。华为已多次强调:不造整车,而是聚焦 ICT 手艺,辅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而苹果相对来说更神秘,从曝光的专利来看,自动驾驶、智能交互、AR/VR、充电等要害领域苹果都有涉及。从互助车企来看,韩国的现代汽车、为苹果手机代工的富士康,都在其潜在代工商名单之中。

虽然华为、苹果并未正式宣布造车,但这股气力是小米与其他新造车浪潮中的玩家绝不能忽视的。

魔幻一幕上演:

财富自由的大佬前仆后继造车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希望我们造车?”这是雷军问自己的问题。谜底许多人帮他回覆、也显而易见——“人人信托我们,有能力做一辆人人喜欢的好车;信托我们,有行业最完善的智能生态,另有全球无数的米粉支持。”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对密友兼投资人雷军的造车设计,是主要支持者之一。他曾向媒体示意,“我一最先就建议他(雷军)造车,他没投资我的时刻就建议。”由于在何小鹏看来,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智能汽车时代。

2000年前后,中国降生了一批像吉祥、长城等自主品牌,是新造车1.0时代。它们不依赖外洋合资,通过高性价比的产物打入市场。之所能有今天,很洪水平上是由于时势造英雄,是改造开放政策与人口盈利的效果。

2014年到2020年,是新造车2.0时代。在这些年里,特斯拉从入华一起高歌猛进走到了国产化、小鹏蔚来理想也在确立五六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0到1的历程。这一阶段主要是基础三电手艺比拼,即电池、电机、电控。

2021年起,是新造车3.0时代。原来的整车手艺仍是要害,但并非一家新车企、新品牌需要专注去所有投入资金和精神去做的。进入造车第三阶段,人人比拼的是什么呢?从大要来看,这会是一场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竞赛。

所谓电子电气架构,是智能化的基础建设。焦点目的是将“黑盒子”的漫衍式控制器转向集中式域控制器。这背后,能让车企脱节供应商依赖向自研转型的基础。

而智能驾驶,是打开高阶无人驾驶是钥匙。自动驾驶功效是车型竞争力的直观体现,而自动驾驶手艺是车企竞争力的背后支持。但它并非一蹴而就,亦或是昂贵硬件的简朴堆砌,与人才、时间、资金配互助用的效果。

智能座舱,是下一个时代的流量入口。业内较为统一的认知是,汽车正在从代步工具逐渐升级为智能终端,车载操作系统(车载OS)则是焦点途径之一。

雷军此前曾论述了小米造车的几大优势:有钱,到2020年底现金余额有1080亿;有人,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今年还要扩招5000人;有靠山,重回全球前三的手机营业;有完整的智能生态。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小米幸亏起。

就现在而言,小米先切入智能座舱领域是最轻车熟路的事,但在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等领域,小米要补的课另有不少。

但从终局来看,未来一定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天下。电子电气架构是基础,智能驾驶的要害,智能座舱是入口。现在智能手机上的生态都市上车,那么汽车也将会成为继手机之后,下一个智能终端。

凭证麦肯锡展望,到2030年,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到达约2600亿美元,到2040年将到达约9400亿美元。云云重大的市场,也容纳得下更多的玩家。

3月尾,百度CEO李彦宏接受采访时示意,百度与吉祥互助的集度汽车品牌首款车型最迟会在2024年推出,新车将搭载百度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手艺及AI能力。李彦宏还示意基于Apollo的ANP领航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即将实现商业化落地,有机构评估预计到2025年,ANP有望为百度团体孝顺280亿人民币的收入。

写在最后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属于智能汽车的时代。

它的价值不在于谁和谁联手、不在于哪款产物足够推翻。而是在于,它能够让人们对未来出行的美妙保持憧憬。或许正若何小鹏所说的一样:“我们在想象着未来,也在不停缔造和见证着未来。”

现在,小米、滴滴之后,下一个宣布造车的又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