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IPO“撤单潮”的背后

住手今年3月23日,科创板已有29家企业撤回IPO申请,而创业板更有多达46家企业撤回IPO申请。在IPO大量“撤单”的背后,作为保荐机构的券商也在遭遇空前的营业压力。从撤回企业的公然资料来看,大量龙头券商“一再中枪”。有业内人士以为,IPO撤单潮背后也存在财政造假的问题。


导读

壹 ||今年来撤回IPO申请的75家企业所对应的保荐机构中,以券业一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多家头部券商一再中招。通过数据可以发现,撤单项目较为集中的均是行业排名靠前的大型券商。在IPO“撤单潮”眼前,头部券商的保荐能力正受到空前的质疑。

贰 ||进入2021年之后,IPO最先周全收紧,羁系层对项目的问询比以往更为严酷。业内人士以为,羁系部门应该在保持合理IPO数目的同时,坚决执行借壳上市等同IPO政策,不允许借壳上市存在羁系套利征象,想法停止市场投资者对于小盘股、绩差股“乌鸡变凤凰”的不合理预期。


通往资源市场的大道上,IPO“撤单潮”正在愈演愈烈。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住手3月23日,科创板已有29家企业撤回IPO申请,而创业板更有多达46家企业撤回IPO申请。仅仅3个月不到的时间内,75家公司自动放弃IPO之路,放在以前来看,这无疑是难以置信的。

有人以为这只是阶段性政策的短期影响。“若何更好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保障资源市场耐久稳固生长,提升直接融资比例,是起劲推动股票刊行注册制生长的应有之意。现在泛起的部门申报企业在收到现场检查通知后撤质料情形,也是在注册制推进历程中,市场化股票刊行与市场各介入主体落实归位尽责的阶段性政策短期影响的显示。”北京一家状师事务所的IPO执法专家王仁这样告诉经济考察网记者。

在IPO大量“撤单”的背后,作为保荐机构的券商也在遭遇空前的营业压力。从撤回企业的公然资料来看,除大量龙头券商“一再中枪”之外,一部门借助IPO快速崛起的中型券商也受到了较大袭击。

面临这一情形,3月20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生长高层论坛圆桌会上揭晓主旨演讲时指出,“最近,在IPO现场检查中泛起了高比例撤回申报质料的征象,据开端掌握的情形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由于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主要缘故原由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

除了“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之外,有业内人士以为,IPO撤单潮背后也存在财政造假的问题。“投行人实在都清晰,撤回的企业不清扫有财政泛起造假的可能,又或是基本面经不起推敲。”身为圈内人士,陈亮这样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上述两种情形的比例也许是对半分。

事实上,最近半年与IPO“撤单潮”同时泛起的,另有IPO历程中的种种异常情形,好比刊行价钱高企、投资机构突击入股、排队数目激增等。

“这些征象导向的结论就是,以充实披露为焦点的注册制或正遭遇‘水土不平’。”资深投行人士张立示意。

01、头部券商保荐能力受质疑

住手3月23日,今年来撤回IPO申请的75家企业所对应的保荐机构中,以券业一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多家头部券商一再中招。

凭证公然资料统计,撤单最多的中信证券旗下共有10家保荐企业放弃IPO之路,其中创业板、科创板项目划分为6家和4家;并列第二的券商是中信建投、国泰君安以及民生证券,旗下均有5家企业撤回IPO申请;并列第三的券商则是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及国信证券,均有4家企业IPO“前功尽弃”。除此之外,中金公司旗下也有3家企业泛起撤单。

有意思的是,海通证券今年泛起的4家撤单均集中在科创板项目,而国信证券的撤单则都集中在创业板项目。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撤单项目较为集中的均是行业排名靠前的大型券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IPO“撤单潮”眼前,头部券商的保荐能力正受到空前的质疑。

据记者领会,早在3月初,深圳市证券业协会投资银行营业专业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全体委员集会在深圳召开,会上,深圳证监局就IPO撤回率高企问题与多家券商举行了讨论。有深圳投行人士示意,撤质料缘故原由有许多,好比有的IPO项目是由于地方政府或者投资机构“赶鸭子上架”,有的项目想在更新财报前卡着时间点报质料,部门券商以为羁系压力大,被罚怕了,以是对于有瑕疵的企业就选择撤回质料。

现实上,对于撤回IPO申请的多家企业,质量差、瑕疵多,似乎是券商内部的一个共识,此前被中证协抽中现场检查后迅速撤回IPO申请的柔宇科技即是一个典型案例。

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65亿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同期净利润划分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9.61亿元,三年半合计亏损31.95亿元。去年上半年的亏损金额已经靠近2019年整年的金额。

与之相对应的是,柔宇科技面临的质疑从未中止。公司曾示意示意拥有中国移动、空中客车等一大批着名企业级客户,但这些名单均不在前五大客户之列;公司声称获得了40亿元订单,但招股书并未披露。不仅云云,更有媒体曝出,柔宇科技招股书中所指大型客户现实为公司关联方,部门营业存在自导自演之嫌。

无独占偶,同样的问题在备受关注的AI语音独角兽云知声身上也有体现。

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云知声总营收划分为6114.07万、1.97亿、2.19亿和8468.93万,而公司同期净利润划分为-1.74亿元、-2.14亿元、-2.92亿元、-1.12亿元,连年亏损是不争的事实。

同时,在公司招股书披露仅1个月后,其市占率数据遭到A股上市公司科大讯飞的质疑,后者通过笼罩医院数目、收入、应用场景等维度数据对比,称云知声在智慧医疗领域70%的市场占有率“严重失实”。

2月19日,云知声选择撤回IPO申请。对于这一决议,公司对外示意,住手审核主要是公司营业生长的思量,希望抓紧时间把营业做好。

有看法以为,只管慌忙递交IPO质料的企业存在着诸多瑕疵,但领会公司质地却依旧选择为公司“保驾护航”的保荐机构,也有着不能推卸的责任。

“从现在情形看,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对‘带病闯关’的,将严肃处置,决不允许一撤了之。”易会满在3月20日的相关谈话中指出。

02、让市场约束真正施展气力

“随着近几年羁系部门加大财政核查、对董监高资金流水核查等事情的要求,以及《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划定》在今年年头出台,再连系《证券法》和《刑法》的修订靠山,股票刊行注册制不意味着放松对拟上市企业的上市尺度和信息披露要求,而是理念的转变,让市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王仁向经济考察网记者示意。

谈及当前的市场,张立感同身受:“注册制现在遇到问题的症结即是在新股刊行历程中完全感受不到市场气力的约束,岂论怎样质地的刊行人都可以无风险地完成资金召募,且刊行市盈率多数在50倍以上,这在全天下成熟资源市场绝无仅有,十分不正常。”

在张立看来,若沪深生意所在新股刊行后的挂牌首日连续泛起批量破发或新股刊行失败案例,让刊行人感受到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则许多质地一样平常的公司就会知难而退,许多不缺钱的公司也就不会再凑热闹,由于改制上市历程是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和精神的。

据记者领会,进入2021年之后,IPO最先周全收紧,羁系层对项目的问询比以往更为严酷。其中最直接的显示即是,IPO问询次数增添,已往IPO大多履历二轮问询,现在三轮问询的案例迅速增添。但与此相对的,申请企业却依然大排长龙。

对此,王仁指出,前期许多企业抱着一种错误认知,以为注册制就是不审查,尺度宽松了,以是一窝蜂式扎堆进入指点、申报,中介机构的存量项目增进快,为了抢进度难免存在执业质量下降的情形,部门企业撤质料也是印证这一征象。

陈亮则以新三板为例向经济考察网记者注释称:“精选层自从2020年6月第一批新股泛起批量破发以后,市场生态就发生了重大转变:刊行人有进有出,险些没有堰塞湖;为了确保刊行乐成,保荐机构自动压低刊行市盈率;羁系部门随后也放松了许多不需要的羁系措施。”

“从科创板的注册制‘试水’,到创业板进入注册制‘深水区’,若何更好地总结前期履历指导注册制周全推行事情,羁系部门和市场介入机构都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王仁示意。

张立以为,为了早日促成新股刊行历程中的市场价钱约束,羁系部门应该在保持合理IPO数目的同时,坚决执行借壳上市等同IPO政策,不允许借壳上市存在羁系套利征象,想法停止市场投资者对于小盘股、绩差股“乌鸡变凤凰”的不合理预期。

“羁系还应该坚决执行现有的退市制度,加大单纯的保壳、养壳成本,同时推动少量资不抵债、严重空心化的上市公司走向停业整理,让市场投契者感受到最终风险,彻底打破上市公司不死鸟的神话。”他进一步指出。

而从中介机构角度来看,王仁示意,从IPO项目启动,中介机构进场开展事情,到最后路演推介、股票刊行并上市,注册制下对IPO全链条的中介机构履职把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IPO项现在期,集中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执行严酷的尽协调审查尺度,中介机构做好事情稿本整理,申报企业自动做好信息披露事情,“挤牙膏式”的信息披露反而会影响项目整体进度。

“注册制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而执业质量提升,一方面,需要做好制度建设,确立健全资源市场法治系统,提升证券违法违规成本;另一方面,对质券公司、状师事务所、会计师及其他中介机构应当归位尽责,明确各中介机构的责任界限,阻止责任认定模糊混同。”王仁强调。

张立则以为:“随着已往两年机构投资者谈话权越来越大,中国资源市场也在快速走向成熟,大量的小盘股、绩差股连续走向价值回归之路,若是羁系政策能够有针对性跟进,2021年就有可能切实感受到市场价钱机制的约束作用。”

他亦坦言:“这样,羁系部门就不需要对IPO历程举行事无巨细的全流程羁系,券商也可以从事情稿本等繁琐的流程事情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关注拟刊行股票的质量与订价。”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仁、陈亮、张立均为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