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高端制造,是一道坎

2006年,天下银行在总结东亚经济的讲述中,提出来一个观点:

中等收入陷阱。

意思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到达天下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生长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进动力不足,最终导致经济陷入阻滞。

复杂点的注释是:

一个经济体在生长历程中,依靠后发优势(一样平常是劳动力)轻松完成开端工业化后,没能继续深入下去完善工业系统、完成产业升级,从劳动麋集转向资源、手艺麋集,从低利润端爬升至高利润端。此时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廉价劳动力等优势已经损失掉了,然则产业转型却还没有完成。向上比不外发达国家的科技优势,向下也没有低收入国家的成本优势,被尴尬地卡在中心,陷入逆境。

(防杠指南:这里针对的是人口基数较大国家,否则像梵蒂冈这种人口不外千的国家,直接搞服务业都能吃到撑,基本没有收入难题一说。)

简单点的话,就八个字:

高端制造,是一道坎。

有些国家跨已往了,好比日本和韩国;但大部门都倒在了这道坎上,好比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固然,有些甚至连坎都摸不到。

而中国,正站在这道坎眼前。

01、中低端制造:从无到有,从成熟到落伍

高端制造,从来不会容易转移,除非当高端不再是高端的时刻。

好比英国的钢铁、德国的轻工、美国的化工,通例模式下是先进国家通过研发新行业新手艺,然后把旧的向外转移。

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制造业进行了3次大迁徙:西欧—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大陆,高端国不停把本国制造成本高的中低端产业转移到次级国,链条一级一级向下通报,现在轮到了印度、越南这些东南亚国家。

说的难听一点,无论是50年代的日本,照样90年代的中国,吃的都是“嗟来之食”。有钱人生活条件变得更好,原本高端的伙食就显得跟不上档次,但对还饿着肚子的穷人来说,那就是拼命也要往自家碗里装的。

想要吃好,先要吃饱。这个原理亘古不破。

在大规模的制造业往中国大陆迁徙之前,80年代初改革开放定调,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原材料成本和伟大的市场潜力赋予了这个地方相当的吸引力。彼时台资和港资制造企业借着东风进驻大陆,福建、珠江三角洲成为台港两地转移劳动麋集型制造业的首选之地。

产业的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中国大陆从日本和四小龙手中最早接过的主要是玩具、服装、塑胶、五金等低端制造业,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建厂也许算是个转折点,90年代中期电器、电子零配件等也迁徙过来,尔后就是船舶机床、汽车、工程机械这类要求一定手艺含量的产业。显而易见的改变是,中国外贸依存度大幅提升,1980年仅为12.6%,2006年升至67%。

到2010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达40.1%,而1952年仅17.6%,有200多种商品产量居天下第一,钢、水泥、煤炭、家电、手机、盘算机等行业的产量天下占比超50%,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工厂”。

但产能的霸权,却带不来订价的霸权,“1亿条牛仔裤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基本问题并没有太大改变。就算到现在,中国生产了大多数的终端产物和零部件,但这些电子产物组成的信息科技产业里,美国的IT公司却占有了整个行业70%以上的市值。

哈佛有位教授雷蒙德·弗农,1966年提出了“产物周期理论”,即产物和人一样,要履历形成、发展、成熟、衰退的周期。

我以为这是所有事物都适用的一个理论,但应该另有后半段:产物升级,形成、发展、成熟、衰退,继续升级,然后继续重复周期,最终泛起螺旋式上升。

中低端制造业在中国逐渐成熟,能够提供的增进动力愈发有限,自2010年以来,海内GDP的增速泛起显著的放缓,这是后继不足的显示。

所有的爷爷以前都是孙子,当孙子长大成了爸爸,就该要想着是不是能当上爷爷了。

02、不在焦虑中发作,就在焦虑中内卷

已往的2020年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好比网络上最先讨论“内卷”

这个词的第一次泛起,是在一篇剖析清朝经济的文章中,用来说明清朝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

在英国,由于人力太贵,作坊主想扩大生产,增添一百小我私家还不如搞一台机械来节约成本,于是英国人最先研究改善机械。但清朝人口太多、人力成本异常低,以是不管人们做什么,都不需要改善手艺,通过增添人力就可以解决。好比生产丝绸和瓷器有利可图,作坊的所有者若是需要扩大再生产,只要多招一些手工业者就行了。

在工业时代之前的农业社会,人口往往是累赘,由于农业社会对过剩人力的吸收能力极弱。对清朝而言,这就是种恶性循环——作坊主不需要机械,就不会有工业来吸收多余的人口,过剩的人力则进一步导致人力成本降低。

就像一面无形的玻璃似的挡在前边,清朝在这种逻辑之下进入了一个循环向下的通道,无法从量变走向质变。

所谓内卷化,就是指社会在某一生长阶段到达某种确定的形式之后,这种形式便阻滞不前,难以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征象,从而把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周而复始地循环。

在经济学中,这叫做“帕累托最优”,经济效率最理想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若是不使得别人的境况变坏,就无法使任何一小我私家的境况变好。

已经做到最好,但无法变得更好。

这种焦虑,本质上是经济增进陷入瓶颈期的效果。

需要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已经不知不觉走到了“中等收入陷阱”这道坎的眼前。2020年,中国GDP突破100万亿元,人均延续两年跨越1万亿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同时,现在中国的人工成本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新加坡、日本、韩国,早年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在迅速消逝。除了有较深护城河的产业,低端价值链的生意正在逐步向中国西部,以及越南这类东南亚制造业新兴国家转移。

若是以工业流动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为衡量标准,替换化的历程早已最先。从2012年最先,海内第二产业(制造业)的比重最先下滑,2019年为39%;第三产业已经占有半壁江山,2019年到达54%。

福兮祸所伏,这是经济结构逐渐成熟的一定效果,但也是所有生长中国家成片倒下的关口。

以巴西为例,1964年军方政变掌权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迅速推进国家工业化。到70年代末,巴西经济已经无限靠近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也跨入了中等收入行列。但它没能跨过高端制造这道坎,陷入“去工业化”的逆境,最终被永远地钉在了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底端,靠销售资源为生,再无力打击高端产业。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低端制造业为主的战略已然不适合当前的中国国情,但第二产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的焦点支柱,是第三产业郁勃的基础。通过手艺升级,占领高端产业,扩大产物的附加值,然后将“微笑曲线”的下沉部门转移,复制发达国家的生长门路,是中国的生长路径。

03、高端制造从那里发力?

履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的西欧国家,对于其先进工业和科技,往往有着严密的珍爱,也会有意无意卡后进国家的脖子。

在关键手艺的赶超上,中国有过走自力更生的原始创新之路,照样效法日韩,走引进吸收再创新之路的争论,后者很快占了优势,但30年实践下来,各行业的效果截然不同:

有的陷入了“引进→落伍→再引进→再落伍”的恶性循环,好比相当部门的装备制造业;有的高举市场换手艺大旗,但让出了市场却没换来手艺,好比汽车;有的历经曲折后终于进入良性循环,好比核电;有的虽有争议,但简直在短期内实现了跨越式生长,好比高铁。

事实证明,现有的高端制造,想从别人手上拿过来异常难题,而大部门都不可能拿过来,或者陷入拿过来照样处于落伍的尴尬田地。尤其是在先进国家最先对后进国家实行打压的时刻,好比华为、芯片、大飞机……

已经制作完毕的城墙无法突破,但才建到一半,甚至还刚最先动工的,难度则要小得多。

现有高端行业没法竞争,但新兴或者正在新兴的领域则否则,好比:

智能汽车(包罗新能源车),代表着未来出行。产业链的长度、深度和密度的综合性优势,使得早年传统汽车工业是否成熟成为一国制造业先历水平的标志,而其正处于一个时代性的迭代期。传统汽车上中国迟迟没能追赶上发达国家,但依据电池电机电控的手艺和锂、稀土等自然资源的优势,绕过先进国家在传统汽车领域的优势,未尝不能实现弯道超车。

据统计,2020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为2.81亿辆,加上美国为5.68亿辆。而去年特斯拉交付量委曲到达50万,2021年预计在100万辆,这个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刚最先。无论是作为新的经济增进点照样改变传统汽车中国始终落伍境况的转折点,都是势在必行。

大飞机,既是战略型基础,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1999年,美军轰炸机导弹落在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上空,可悲的是遇难者们的遗体竟然照样对方家的波音飞机,既是莫大的羞耻,也是落伍的无奈。

记得有人说过,GDP天下第二,并不代表别人会认可你是强国。大飞机否则则国防系统的一部门,照样经济增进的一大动力,再往大一点说,人类的生计轨迹的趋势是从地面到空中,甚至到宇宙。“阿波罗”设计使美国经济增进率提高2%,物价指数下降2%,缔造80万个就业指标。

而据波音公司的展望,中国未来20年间将需要7690架新飞机,总价值达1.2万亿美元,全球唯一一个万亿级别的民用飞机市场,此外另有跨越1.5万亿美元的配套设施的支持。

新能源发电,包罗光伏、风电等。若是说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纪。凭据盘算,一年内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总量折合标准煤共约1.892x10^24吨,是现在天下主要能源探明储量的1万倍。

当下前线的国家都在力推能源结构的变化,逐步退出重污染的传统发电模式,欧盟设计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的从40%提高为55%,美国答应在2050年之前美国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而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并不落伍,甚至在光伏领域处于天下领先水平,全球光伏行业前20强中,中国企业独占16席。

简而言之,大势所趋,经济就业,清洁高效。

半导体,自不必说,无论是手机电脑家电等的一样平常消费,照样自动驾驶、通讯等的生活服务,或是医疗、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等的战略性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装备支持。

中国在高端芯片甚至中端芯片长期以来都是受制于人的状态,2019年自给率不足30%,集成电路的贸易逆差为2040亿美元(约合1.4万亿人民币),而昔时中国的贸易顺差为2.92万亿元。

自从特朗普政府对中企封禁芯片给所有人上了一课,未来一定要逐渐脱节卡脖子的坏处。

除此之外,另有已经是天下一流水平的高铁、正在逐步追赶的互联网 、还在研发阶段的量子手艺等等。数十年来,中国始终在做以市场换手艺这件事,例如,以前引进西门子生长高铁,现在引入特斯拉生长新能源汽车。剩下的,就是创新和逾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中国亟待也正在建立起自己的壁垒。

04、结语

《隆中对》中诸葛亮说:待天下又变,北伐中原。

2020年疫情像一颗炸弹将原先的剧本打乱,中国抓住了上车的机遇,芯片、新能源、RECP、中欧协议……

外忧、内患,生计的威胁、生长的需要,都预示着:

2021年,将是中国高端制造的元年。

迄今为止,全球已经完成了3次工业革命,每一次都是一场大洗牌。当下天下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清洁能源、生物手艺……正当其时。

上一次的互联网浪潮(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诞生了阿里、腾讯,那这一次又会跑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