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财政若何保运转、促民生?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题: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财政若何保运转、促民生?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申铖、汪奥娜、侯文坤
财政部20日宣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天下一样平时公共预算收入达45984亿元,同比下降14.3%。
减“收”增“支”之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方面,受疫情影响,财政收入呈下降态势;另一方面,为对冲疫情影响,财政政策还需加大力度,下层运转、民生生长等都需要真金白银的保障。若何应对较为严重的形势?“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权威人士和专家。
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一季度天下财政收入下降
作为经济活动的“晴雨表”,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4.3%,在不少专家和学者看来,并不意外。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示意,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国经济一度按下“暂停键”,消费、投资、外贸等领域均受到影响,泛起差别水平下滑。“财政收入这一降幅,基本反映了经济态势。”
据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先容,一季度天下财政收入下降,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其中,受疫情影响税基削减,以及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接纳减免税、缓税等措施,共拉低天下财政收入增幅约10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税收均泛起较大降幅。一季度,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税收划分下降33.2%、27%、19.6%。
“疫情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从2月份最先显著展现,3月份有所扩大。”刘金云称,1至3月各月天下财政收入划分下降3.9%、21.4%、26.1%。
此外,由于减税降费成效牢固,增值税翘尾减收效果连续释放,拉低天下财政收入增幅约5个百分点。国家税务总局此前宣布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天下减税降费已超4000亿元。
各地近期陆续宣布的财政“成绩单”也出现差别水平的下滑。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山东一样平时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划分下降11%、10.1%。
若何保运转、促民生?
面临较为严重的财政收支形势,一些地方尤其是下层财政部门感受颇深。
中部一些县级财政干部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为努力应对疫情,设置隔离点、购置防疫物资、购置医院抢救装备等支出都不是“小数目”,加之财政收入削减,“保基本民生、保人为、保运转压力进一步加大”。
稳中求进 砥砺前行——从“六稳”到“六保”发出的信号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题:稳中求进砥砺前行——从六稳到六保发出的信号新华社记者应对前所未有的冲击,要有高瞻远瞩的谋划和精准有力的部署。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会议在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从六稳到六保,释放出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
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要格外关注地方政府尤其是下层财政运行情形,加大支持力度,保障下层政府正常运转、各项民生支出“不打折扣”。
实时下达转移支付资金,强化对地方的督促指导,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强化地方库款运行监测督导……为支持地方切实做好保基本民生、保人为、保运转,中央财政快速行动,已经综合接纳了一系列措施。
“在去年四季度已提前下达转移支付6.1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以来预拨均衡性转移支付700亿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406亿元,增强地方财政经费保障能力。”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说,此外,下达部门中央基建投资、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的资金,促进经济社会平稳生长。
与此同时,各地各级财政部门因地制宜出台行动,“开源”与“节省”并举,努力应对收支压力,着力保障下层运转、民生生长等重点支出:
围绕完善保障机制、强化库款治理、编实编细预算等,山西出台20条具体措施,确保下层财政平稳运行。
在广西,自治区本级各部门一样平时公共预算放置的集会费、培训费和因公出国(境)经费在年头预算基础上再压减20%,其他非重点、非刚性项目支出再压减5%,坚持政府过“紧日子”。
在广东东莞,市镇财政、集体经济、社保、医保、残保、人防、体彩、福彩、慈善、国企民企资源等“十笔钱”被统筹使用,着力办妥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万家事”。
王克冰示意,财政部将亲切跟踪地方财政运行情形,督促地方加速资金拨付和使用,切实加大对疫情较重区域和难题区域的支持力度。
财政收支压力若何化解?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由于近年我国实行了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在大幅减轻企业肩负的同时,也带来财政减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叠加,“财政收支矛盾问题在今年尤为突出”。
“一方面,财政收入呈下降态势;另一方面,为对冲疫情影响,财政政策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仅仅依赖平时的财政收入,已经不太够。”杨志勇说。
提高赤字率,刊行抗疫稀奇国债,增添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集会已明确下一步财政政策发力偏向。
“提高财政赤字率、刊行稀奇国债,可直接有用弥补财政资金‘弹药’。”杨志勇说,这些政策资金规模有望达数万亿元级别,可有用化解收支矛盾,弥补地方财力,辅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区域渡过难关,促进经济恢复和社会生长。
王克冰透露,中央财政将根据中央政治局集会的要求,研究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集中使用部门中央存量资金,统筹加大地方转移支付力度。
此外,专家示意,财政收入和经济运行高度相关。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运行逐渐恢复,财政收入状态有望获得改善。
“财政收入降幅会逐步收窄。”刘金云说。在王克冰看来,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随着疫情获得有用控制,企业加速复工复产,经济社会生长各项工作走上正轨,财政收入将回归正常,收支压力也将逐步减轻。
,元大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