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2000亿 300亿,重庆医药领域投资已拉开序幕-国际
重庆又迎来了一支百亿级的重磅母基金。
10月26日,西部(重庆)科学城产业生长母基金正式设立,基金总规模300亿,将重点投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型储能等赛道。该新闻一出,便很快引起创投界的关注。
不外,这并不是创投界今年*次将眼光聚焦于重庆,早在今年5月,重庆还宣布了一条重磅新闻——宣布2000亿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正式确立,而且也将医药作为重点笼罩板块。
事实上,自今年以来,地方百亿甚至千亿级母基金层出不穷,据动脉网考察,仅是在10月,就有包罗深圳、成都、南京、东莞、福州等近20个地方宣布产业母基金确立。那么为什么是重庆备受关注,很焦点的一点照样在于其带给整个创投行业的“反差感”。
一方面,相比于北广深以及东部沿海都会,重庆本土市场化投资机构偏少,整体投资气氛也不够活跃,再加上基于医药领域的产业沉淀较为微弱,因此在已往,重庆很容易被一众主流风投契构所忽视。在动脉网此前与多位一线投资人的交流中,不少人都示意还从未来过重庆,即便已经来过的,大多也是为了旅游,很少有人是为了看项目。
但在另一方面,重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相继确立总额2300亿的两大母基金,而且集结了包罗中金、高瓴、红杉、达晨财智、深创投、IDG、君联、前海方舟、同创伟业等在内的近百家一线投资机构,势需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而也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反差感”中,一场隐藏在重庆医药领域的投资时机似乎已经拉开序幕。
1、重庆医药产业,并非“一无所有”
对于许多投资人来说,一提到重庆,首先会想到它是一座旅游都会,若是稍微有一些领会的,会意识到这是一座制造业重镇,坐拥着全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海内*的汽车产业集群,不外很少会有投资人将其与医药产业联系起来。
这其中固然有重庆医药产业生长较为微弱的客观因素,但也并不是一无所有。事实上,在近一两年,重庆医药产业在资源市场照样有一些声量。
图1. 近一年重庆医药板块上市企业(数据泉源:公然资料)
以二级市场为例,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重庆已有四家医药企业乐成上市,划分是山外山、登康口腔、西山科技以及智翔金泰,其中国产血液净化龙头山外山照样重庆*个科创板IPO。
固然,热闹的不只是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同样有高鲜明示。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在已往一年半的时间里,重庆医药领域共完成24起融资,融资总额跨越30亿元,其中一次性医疗应用器械3D打印服务提供商摩方周详接连完成3轮融资,总融资额跨越5亿。
不外,从整体融资体量来看,重庆现阶段在医药领域与北上广深苏照样有显著差距,而且在以成都、南京、武汉、长沙、合肥为代表的新一线都会中,重庆现在也没有太大优势。但若是与自身相比,无论是在融资事宜数照样融资金额,重庆都有显著提升,而且这照样在整个医药市场整体遇冷的大条件下。
图2. 近一年半重庆医药板块投资情形(数据泉源:动脉橙)
固然,可喜的不只是这一面,将这些融资事宜进一步剖析,动脉网发现其大多都群集在早期。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一年半完成融资的19家重庆籍医药企业中,有16家都在A轮及以前,总占比84%。
除此之外,在这一批早期医药企业中,其基本都围绕在前沿手艺领域。好比嘉士腾医药,它坐落于重庆两江新区,现在已完成三轮融资,其深耕于类器官领域,现有“嘉捷康®”(消化系统)、“嘉图宁®”(呼吸胸外系统)、“嘉宜安®”(妇科系统)、“嘉瑞克®”(泌尿系统)、“嘉卫宁™”(罕有肿瘤)五大肿瘤类器官产物。
另外一家代表性企业是永仁心医疗,它位于重庆北碚区,今年3月刚完成近亿美元A轮融资,其聚焦心衰重症领域,焦点产物“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EVAHEART”,是海内*同时获批短期治疗、耐久治疗双顺应症的人工心脏。
此外,在包罗基因检测、眼科高端器械、干细胞药物、AI诊断、骨科器械、核药等在内的焦点手艺板块,重庆医药企业当前也都有笼罩。
而透过这些,不难发现,虽然当前重庆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一直在聚焦高端手艺领域,而且已经孵化了不少初创期项目;与此同时,在二级市场,近一年也降生了4家上市企业,这也验证了重庆医药产业链完整的投资逻辑。
2、从0到1,隐藏在水面下的低调结构
若是说资源市场的动作是水面上的,还能够被许多投资人看到,那么重庆医药产业在水面下作的起劲,可能很少会被投资人关注到。但事实上,在一些隐藏的角落,重庆已在悄悄结构。
秋招上岸大厂,应届生有多拼?
好比在研发上,2022年6月,以“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为焦点义务的金凤实验室正式揭牌。据悉,该实验室现在共拥有近20个PI,主要聚焦生命科学、病理学、脑科学、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等细分板块。
而为了更好地推动基础研究,在今年6月,金凤实验室还专项确立了“科技委员会”,吸纳了包罗张学敏等在内的12位“两院”院士,同时也引进了多位专科领域的学术专家,其中医学专家12名、生物学专家8名、数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3名,将有力推动基于医药领域的多学科交织以及多领域科研互助。
同时,在近期,国家康健战略资源中央(筹)也在金凤实验室正式揭牌,据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认真人先容,国家康健战略资源中央设计建设面积6000平方米,将重点建设“三库二平台二基地”,包罗康健资源库、人类遗传种质资源库和贮备细胞资源库;细胞智能制造手艺平台和样本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及细胞治疗产物临床试验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
而在载体端,重庆近些年重点打造的重庆国际生物城和重庆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现在也已初具规模。以位于重庆巴南区的重庆国际生物城为例,当前已集聚了100多家生物医药产业链企业,前面提到的上市企业智翔金泰就坐落于此,现现在已是重庆市规模*、产业链最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据悉,在今年上半年,重庆国际生物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0.59亿元,同比增进2.13%。
对此,与重庆打了多年交道的险峰旗云治理合资人王云海恰好谈到了这一点,“重庆有足够的空间吸纳优质企业和新兴产业,譬如两大生物产业园区,现在都配套了较为完整的软硬件设施。”
有基础研究,也有落地载体,另有要害的一环是活跃的资源市场。正如许多人所领会的那样,重庆市场资源资源算不上厚实,同时地方国资也相对较少,而且多数处于起步期,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认知现阶段也还存在误差。
不外,重庆近一两年已经在逐步改变这一事态。以地方国资为例,据相关认真人先容,“我们今年已经确立了医药专项投资小组,同时也引进了许多在医药方面的专业人士,包罗来自一线的医药投资人以及学科专家和临床专家,另外也在和许多一线的市场化机构起劲互助,其目的就是能够在医药这个板块投的更聚焦,更有专业性。”
另外在市场化机构方面,借助于总值2300亿的两大产业母基金,重庆今年险些将半个创投圈都拉了过来,包罗中金、君联、高瓴、红杉、达晨财智、深创投、IDG、维梧资源等在内,阵容相当重大,这也是重庆创投史上最热闹的一幕。
对此,近期来渝看项目的某一线投资人向动脉网谈道,“选择来重庆,一方面是整个资源市场的事态所趋,人人都在向地方国资靠拢;另一方面照样看到了重庆医药产业近些年的一些起劲转变,好比在基础研究上,在整体配套上等要害要素,都有很显著的提升,再加上近几年随着北上广深苏医药产业趋于饱和,产业偏向大有向内陆都会快速迁徙的趋势,因此在医药板块,重庆未来照样有许多投资时机。”
固然,除了前文提到的这些,在政策上、人才上、区位优势上以及相关产业链的连系上,重庆也都另有一些优势和待挖掘的潜力。
以要害的人才贮备为例,重庆一边是重点增强对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在相关产业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高校的扶持力度,起劲培育相关人才;同时也在鼎力招引,现在已引进了50家海内外一流大学大院大所、2900余名高端科研职员,组建了院士团队25个,获批市级高端研发机构21个、市级以上博士后科研事情站19个。
另外在优势产业链的连系上,依托于在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深挚沉淀,未来在医疗器械、数字医疗等领域都有较大时机。再加上较低的土地和人工成本,以及直辖市和成渝经济圈的双重身份,这一优势还将进一步放大。
3、转型道阻且长,重庆现在还缺什么?
看待事物不能只看一面,在医药产业的生长上,重庆当前照样有诸多局限性。
在今年5月举行的“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主题圆桌集会”上,深创投副总裁刘波就简明简要地指出了重庆在产业生长上还欠缺的地方,并总结为六点:*缺龙头企业的引领,产业链链主企业;第二生态不完整,产业、科技、金融融合就是建生态,光有一两个大企业也不行,还需要大量的中小企业;第三缺科创企业;第四缺上市公司;第五缺资金缺创投,创投资源是支持匹配创新创业的*资源;第六缺机制,重庆需要探索在国有体制下引进市场化谋划机制。
事实上,这些忧郁不无原理,医药产业生长的痛点都真实存在。众所周知,重庆是制造业重镇,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优越,但现在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落地的层面,而非研发引领,整体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指标仍然相对落伍。据新华社宣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住手2023年2月,重庆共有高新手艺企业7000家,同比增进24.3%,与北上广深四市3.7万家、2.2万家、1.2万家、2.9万家的体量相比仍有显著差距。
而再聚焦到医药板块,在当前诸多新一线都会鼎力推进医药产业集中生长的大靠山下,重庆在这其中也并不显眼,尤其与相邻的成都还存在方方面面的差距,好比在医药领域的上市企业数目上,以及资源市场活跃度以及整体产业链的搭建等等。
因此,对于重庆来说,补足短板,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医药产业生长之路,在当前就显得尤为主要。
详细而言,首先就是注重基础科技研究,从本土最先孵化创新项目。在此前动脉网的采访中,某合肥国资人士就谈到,“合肥当前更多的眼光照样聚焦在自身,重点在孵化自己的医药产业森林,然后在森林里培育种子选手,并推动其成为链主,从而买通产业上下游”。这对于重庆来说,同样适用。
其次是在资源层面,确立指导基金与市场化母基金并行的母基金模式。东方富海董事长、首创合资人陈玮曾在今年5月的集会上向重庆建言,“重庆除了生长政府指导基金,也应生长市场化母基金,同时,地方政府也要支持从种子期到天使、到成耐久、并购阶段的创业投资产业协调生长”。
这并不原理,与医药项目的发展逻辑一样,在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所特定需要的器械,因此也要搭配差异阶段的资金,而在此基础上,这些差异阶段的资金也要形成一个完整链条,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是在整体的政策和生态上,都应该更具有包容性,和更市场化。某位在重庆创业的医药首创人向动脉网谈道,“北上广深都是被重度开发过的都会,现在创业起步的门槛异常高,而初创企业需要更包容的环境,才气活下来并扎下根。”
沿着这一产业逻辑,重庆需要加倍开放和包容,这不仅仅是体现在对于落地项目的选择上,还体现在对项目的扶持上,尤其是当项目遇到难题的时刻,更应该竭尽所能地为初创项目提供支持。固然,对于项目引进的起劲性和对于项目扶持的专业能力,也一致主要。
而在市场化方面,在此前宣布2000亿产业母基金之时,重庆就明确提到要突出市场化运作,治理费、超额利润分配以及项目订价、估值、退出等按市场化规则运行,保证资金的平安和增值。
曾几何时,偏居西南一隅的重庆在创投圈存在感较弱,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险些踪迹难寻。直至近年硬科技发作,重庆依附着制造业的沉淀最先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投资人,而随之而来的,即是一个个科技项目最先落地生根。因此,当前在我国整个医药产业疆土上并不显眼的重庆,或许是一个亟待发作的“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