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动力电池产能「结构性过剩」,突破口在哪里?
最近一段时刻,“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论题惹来职业热议。
先是摩根士丹利发布看空动力电池的陈述,以为职业“产能过剩”,将龙头企业宁德年代从中性降级至低配,并坚持对大部分其他电池厂商的中性评级;后有长安轿车董事长朱华荣警示动力电池产能过剩,他指出,到2025年我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为1200GWh,但现在职业的产能规划现已超越4000GWh。还有有关部门领导在动力电池大会上关于“防止盲目扩张和无序展开”的表述。
不过,也有组织,如中信建投以为,“在职业展开前期就结论职业产能过剩为之过早。”现在,业界更认可的观念是动力电池职业呈现了“结构性过剩”。
近三年来,动力电池产值中装车的比例,确真实不断下降。据乘联会的数据,2020年动力电池装车的出产电池装机率到达76%,2021年是70%,2022年是54%;进入2023年以来,到5月,是51%。
这其间,三元电池装车比例已从此前的80%下降到2023年的48%的比例,磷酸铁锂电池从71%降至56%的比例。即,无论是三元电池,仍是磷酸锂铁电池,“结构性过剩”和库存压力较大,都是重要问题。
在动力电池范畴,不只是锂电池呈现“结构性过剩”问题,便是此前被遍及看好的向钠电池,乃至固体电池转型之路,也不太顺畅。
此前言论曾称2023年为钠电池元年,但现在2023年已过半,钠电池上车的车型并不多。并且,证券日报发文以为,“钠电池车”未来或只能“主攻微型车”。经济日报宣告谈论文章以为,在使用方面,钠电池现在还需求找到适合的使用场景,钠电池或将无法替代锂电池位置。
至于被寄予厚望的固态电池,蔚来创始人李斌曾揭露表明,全固态电池量产仍是很远的工作。业界估计真实的全固态电池量产仍需5年-10年。现在,即便半固态电池的量产装车,也只是处于“提上日程”的阶段。
储能,一向被以为动力电池厂商的第二增加曲线。可是,直至现在,储能职业仍然面对盈余难题,还需进一步探究可行的商业模式。并且,由于动力电池产能现已“结构性过剩”,为了消化产能,电池厂商纷繁展开储能事务布局,现已导致价格战迸发。
因而,当时动力电池职业的展开,进入到了“渠道期”,急需找到全新打破口。
现在看来,我国电动轿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关于“新动力轿车工业链出海进程将会按下快进键”的预言,或是当时动力电池“过剩”问题的*解。
本文环绕动力电池职业的展开现状,企图答复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动力电池产能是否过剩?
2、当时,动力电池职业转向储能,能否能处理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
3、钠电池、固态电池大规划量产机遇到了吗?
4、动力电池“结构性过剩”问题,当时的*解是什么?
1、产能“结构性过剩”
在车企界,不只长安轿车董事长朱华荣揭露警示动力电池产能的问题,一汽集团总经理邱现东也在日前表明,动力电池职业中,从2022年至今,50多家企业对外发布的亿元以上出资项目超越125个,总出资预算超越1.4万亿,产能规划超越2500GWh。这些产能规划假如真实完成,就会有产能过剩的危险。
我国电动轿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就曾预警,到2023年,电池的装车需求会在1200GWh左右,但实践产能却或许大幅超出,到达3000GWh左右。
不过,也有组织,如中信建投以为,“在职业展开前期就结论职业产能过剩为之过早。”
现在,业界更认可的观念是动力电池职业呈现了“结构性过剩”。这是由于,遍及衡量动力电池是否过剩,需求以实践投产及在建产能为首要参阅,而产能规划更多表现了出资者关于未来工业展开的预期。
招银国际研讨部副总裁白毅阳也以为,动力电池的产能过剩首要是结构性,现在动力电池前十大厂商竞赛格式根本确认,并且头部电池厂仍是比较抑制,其他电池厂的产能规划落地或许性较低。
不可否认的是,在实践的动力电池出产与装车中,这种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是存在的。
近三年来,动力电池产值中装车的比例在不断的下降,据乘联会,该比例从2020年的76%,2021年电动70%,2022年的54%,一向降到2023年5月的51%。
别的,从动力电池的累计产值和上车量之间的差异,也能够看出 “过剩”的状况。
据我国轿车动力电池工业立异联盟的数据,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值545.9GWh,累计同比增加达148.5%。与之相对的,上一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4.6GWh,累计同比增加90.7%。能够看到,2022年动力电池累计产值是累计装车量的1.85倍。
进入到本年,本年前5个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119.2GWh,累计同比增加43.5%。本年前5个月动力电池累计产值为233.5GWh,累计同比增加34.7%。比照来看,本年前5个月动力电池的产值挨近装车量的二倍,动力电池产值远高于需求。
这就意味着,电池工厂出产出来的动力电池,有将近一半无法上车,只能进入库存。也因而,研讨组织EVTank发布的《我国新动力轿车动力电池职业展开白皮书(2023年)》显现,2022年全工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创前史新高。
对此,真锂研讨首席分析师墨柯的观念,或可解说这种产能过剩的现象。
他以为,这必定程度是低端产能过剩,可是,高端、优质产能不行。全联车商出资办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也表明,高端车型和低端车型所用的电池产品必定有所区别,存在高端产能缺乏、低端产能过剩无法消化的问题。
2、转向储能,但不盈余
即便动力电池职业只是呈现出产能“结构性过剩”,也会发生必定的影响。
比如,关于那些扩张迅猛的二线电池厂商,有或许由于过剩,然后遭到强力冲击。究竟,这些二线企业在竞赛中,无法依托质量制胜,不得不要采纳贱价战略来抢夺商场比例,其利润率较为低下。因而,在“供大于求”的商场中,面对职业冲击,这些厂商没有太强的招架才能。
摩根士丹利的研报则以为,此轮“过剩”,有极大或许会引起新一轮的价格战,而这将加快二线电池厂商进入产能整合与优胜劣汰的阶段。即便宁德年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也会面对装机量下滑的危险。
怎么消化“结构性过剩”的产能,成为一个较大的问题。
一般来说,储能是这些电池厂商的第二增加曲线,能消化部分产能。以宁德年代为例,储能体系事务是其营收和占比增加快度*的事务。财报显现,2022年宁德年代这方面的营收为449.8亿元,同比增超2.3倍,占总营收的13.69%。
关于产能现已过剩的二线电池厂商来说,储能事务更能协助它们开释产能,或使现已规划的产能走向快速落地。据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职业协会储能分会计算,到2025年新式储能的工业规划或打破万亿大关,到2030年估计挨近3万亿元,这为过剩产能供给了巨大的商场空间。
现在,许多企业现已开端行动起来。宁德年代于本年发布了全球*零辅源光储交融处理方案,比亚迪也推出*集成刀片电池的储能体系“比亚迪魔方”,蜂巢动力则发布了使用于电力、工商业和家庭三大场景的短刀全系储能电芯及产品。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也已方案于2023 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 年第二季度投产。
相较于动力电池事务,储能事务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便是没有盈余。
早在2013年,我国电动轿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就主张,我国要构成储能使用的商业模式,发明有利于储能价值完成的商业模式。可是,直至现在,储能职业仍然面对盈余难题,还需进一步探究可行的商业模式。浙江万里扬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云亮表明,现在国内尚无一家真实完成盈余的储能企业。大多数储能企业,依托的是补助存活。
乃至于,储能职业未盈余,就先打起了价格战,据中关村储能联盟计算,本年*季度储能体系中标均价为 1.47 元 / 瓦时,环比下降 4%,其间 3 月中标均价降至 1.37 元 / 瓦时。
可见,转向储能事务,并非处理当时电池厂商“结构性过剩产能”最快,且*的方法。
3、钠电池、固态电池?
关于动力电池职业,此前有两个被寄予厚望的技能路途,一是钠电池,二是固态电池。这对处理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来说,也是值得等待的。
可是,本年看来,这两个技能路途,均展开不顺。
关于钠电池,此前许多研讨组织以为,2023年将会是“钠电池量产元年”,乃至以为钠电池是“锂电池的平替”,将逐渐替代锂电池。现在,2023年已过半,“钠电池量产元年”的说法,好像并不精确。
钠电池上车的车型,现在并不多。据工信部日前发布第372批《路途机动车辆出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奇瑞轿车旗下的奇瑞牌NEQ7000BEVJH11L纯电动车型,以及江铃轿车旗下羿驰牌JX7001ESMBEV纯电动车型,将搭载钠电池的车型,但这两款车均是微型车。为此,证券日报发文表明,“钠电池车”未来或只能“主攻微型车”。
业界人士对钠电池是“锂电池平替”的说法,发生了质疑。经济日报宣告谈论文章以为,在使用方面,钠电池现在还需求找到适合的使用场景。现在看来,钠电池或将无法替代锂电池位置。
别的,关于固态电池的技能路途,如蔚来创始人李斌所言,量产仍是很远的工作。欧阳明高院士则猜测,2025年是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过渡的要害期,而2030年应该是转向全固态电池展开的一个要害节点。在2030年前,液态电池及半固态电池等现有的锂电技能仍将占有*主导位置。
因而,全固态电池要完成工业化、并对商场格式发生重要影响,仍需十年左右。现在,即便半固态电池的量产装车,也只是处于“提上日程”的阶段。
近来,丰田宣告了固态电池技能的巨大进步,看似给固态电池的快速落地带来了期望,可是,从现在其发布的信息看,专业人士对此持怀疑态度。
丰田表明,公司的固态电池本钱、分量、体积均完成折半,充电最多10分钟,续航就能到达1200km,并表明,“这种固态电池现在就能够开端出产。”这个宣告,已使得丰田的股价得以快速上升。
可是,丰田一方面宣告“现在就能够开端出产”,一方面又声称“量产时刻在2027-2028年”,显得非常对立。并且,丰田没有发布其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也没有发布使用了什么资料,让业界只能“水中望月”。
对此,宁德年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明,“假如丰田说今天能量产全固态电池,我是持怀疑态度的,现在全职业谁都不具备量产全固态电池的才能。至于到2027年能否量产,作为技能人员,我也很难说得精确。”这是由于,业界均以为,全固态电池现在还有些职业核心问题亟待处理。
4、出海,当下*解
出海,或许是当时动力电池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的*处理方法。
我国的动力电池出口一向处于快速增加态势。2017-2020年,我国锂电池出口额以每年20%-35%的速度稳步增加,到2022年,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3426.56亿元,迎来了86.7%的迸发式增加。
进入2023年,这一迅猛的增加态势只增不减。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季度,我国锂电池出口达1097.9亿元,同比增加94.3%。
即便增速如此之快,但我国动力电池出口的商场空间仍然未充沛开掘。
据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到达517.9GWh,同比增加71.8%。在装车量前十名的企业中,我国动力电池厂商占有6个座位,算计商场比例达60.4%。该数据看似很大,可是细心分析会发现,大部分都来自于我国商场的奉献。
图源:极目新闻
我国动力电池厂商对单一我国商场的依靠太重,在我国以外的商场,日韩企业更有竞赛优势。LG新动力CEO权英寿曾在承受当地媒体采访,就曾表明:“宁德年代对我国客户的高度依靠是一个缺点,而在争夺欧洲和美国的全球客户方面,咱们处于*位置。咱们估计将在全球商场比例超越宁德年代,成为全球*。”
SNE Research的数据也支撑权英寿的观念,2022年1至9月,除我国商场以外的全球电动轿车电池装车量排名中,韩国LG新动力名列*,商场比例为30.1%。并且,包含LG、SK、SDI三家韩企的商场比例已占56%。我国上榜的企业,仅两家,宁德年代与比亚迪。宁德年代仅以18.9%的商场比例,占比第二,并且是与日本松下并排第二。比亚迪排名第十,仅占0.4%的比例。
除我国商场以外的全球电动轿车电池装车量排名 图源:SNE Research
脱节对单一我国商场的依靠,快速出海,抢占本属于我国动力电池职业的全球商场比例,现已成为了我国电池厂商的燃眉之急。
不只是动力电池产品需求大力出口,动力电池工业的出口,也要快速推进。凭仗我国企业在动力电池范畴堆集下来的工业优势和职业沉积,我国具有对外输出的实力,而我国输出的动力电池工业也能反哺职业,带来更优质的展开。
在刚刚举行的2023国际动力电池大会上,我国轿车动力电池工业立异联盟理事长董扬指出,国内三元电池能量密度超越300Wh/kg,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超越200Wh/kg,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在磷酸铁锂范畴,我国现已引领国际动力电池展开的潮流。
本年以来,国内动力电池及上下游工业链企业,现已一再拿下海外车企长时间大额订单,加快“出海”、广泛布局,逐渐扩展在海外的出产、研制基地规划,抢占商场比例,追求本身展开。
这正验证了张永伟此前的预言——“2023年,新动力轿车工业链出海进程将会按下快进键”。
详细来看,现在,宁德年代在德国、匈牙利两国均设有海外工厂,总规划产能达114GW;本年,宁德年代与福特公司达到深度协作,赴美建厂。别的,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拟于欧洲建造动力电池工厂;前景动力在英国、法国、西班牙三国布设零碳电池工厂;蜂巢动力在德国建造两家海外工厂;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和匈牙利均布有出产基地……
总归,加快出口,或是动力电池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当时的*解。可是,关于动力电池职业的未来,加快研制,让钠电池、固态电池等赶快落地、“上车”,也相同重要。在2022年末,张永伟主张,当时我国应加大对下一代电池的研制投入,完善新技能工业链环节,并寻求适合的使用场景以推进技能落地和迭代。
下一篇:北上广的打工人,被AI摧残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