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内斗不停、估值虚高,喜马拉雅不敢上市-香港期
天下最长的河流成就了“亚马逊”,天下*的宝藏成就了“阿里巴巴”,那天下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会成为什么?
2012年,面临未来,壮志凌云的余建军,斥资6万元为喜马拉雅买下了这句广告语。彼时的音频赛道,并不被外界看好,主流看法以为,语音作为一种信息获取的方式,成本要远高于文字。文字可以一目十行,语音只有听完才知道内容。
但余建军和陈小雨却始终坚认音频有时机,只要有能力,每小我私人都可以建自己的网络电台,生长粉丝,甚至商业化。
于是踏着知识付费的风口,以UGC起身的喜马拉雅,不停受到资源看重。然而生意是越做越大,亏损却越来越多,历经三次上市而不得的喜马拉雅,三年间亏损超20亿元。另一方面,多次战略转型的不停摇晃,又始终未能助其开拓一条新的增进曲线。
因此对于当下喜马拉雅而言,IPO险些已成一个必选项:流血不停,亟需IPO积攒“粮草”,以抵御“隆冬”;纵然流血上市,与巨头的正面竞争也避无可避。这又将是一场生死较量,难度愈甚昔时在线音频领域的“三国杀”突围。
然而岂论是其内部职员内斗,照样外部风口的错失,错过上市时机的喜马拉雅似乎很难再找到一个合适的上市时机。有些事错过了,便就是真的错过了。
01 喜马拉雅IPO失败的内在归因
随着疫情影响的遮羞布逐渐褪去,人们似乎最先后知后觉:喜马拉雅上市之路崎岖不停,除了疫情的影响,自身的问题也逐渐露出在民众眼前。
有自称喜马拉雅员工的匿名人士在脉脉上留言称:喜马拉雅内斗不停,现一内部人力资源高管,在企业内执行“两个通常”的头脑,断掉所有下属可能与CEO直接互动的时机,卡断信息交流,离间内部职员,捧甲压乙,而且举人不避亲,最先推荐熟人及熟悉的供应商互助方。
在疫情时代,一刀切所有部门降本增效基础线15%,造成强烈组织动荡人心惶遽。不领会营业轻率推进营业裁撤,强制职员去职日提前,甚至导致万万应收坏账。
在战略上,疫情时代两个月推翻原战略及工具,制订出新战略,当对内无法解说战略时,便通过播放录音让团队学习,追问也回覆不上。时代在团队内转达“现在陈总说了算,余总说了不算”的新闻,不解决CEO的分歧,反而审时度势站队。
现实上去年就有求职者就在社交网站上发帖称,3月下旬刚刚入职,仅已往一个多月就被公司纳入到了裁员名单。他埋怨,在此之前喜马拉雅“大费周章”地招了他,让他放弃了其它offer,效果又成这样。
而职员的转变也影响到客户对接之上,有出书公司就因IP互助问题而被喜马拉雅平台给“鸽”了。
从种种现实显示来看,上述员工对于喜马拉雅内斗的控诉似乎并不全然空穴来风。
然而除了内部组织内斗的杂乱,喜马拉雅的融资历程也成了阻碍其上市的一大主要因素。
据相关报道,2019年,在喜马拉雅E轮融资开启时代,喜马拉雅的早期投资人开启了一波撤离潮。
小米旗下创投公司——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退出股东行列,公司注册资源削减约314万元,缩减5.22%,包罗小米副总裁洪峰在内的12名董事退出,仅剩喜马拉雅FM的CEO余建军一人。
同年12月通告,都会传媒前期投资的6000万已经所有收回,投资收益1.19亿。
据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在2019年3月和21个主体签署了减资协议,并回购老股东在喜马拉雅持有的所有注册资源。其中,包罗小米旗下天津金星、好未来旗下欣欣相融、上海翔馨、喜马吉泰等。
而据同年财新网的一篇报道,喜马拉雅曾启动了pre-IPO融资,融资额或为3.5亿美元,并与人签下对赌协议,在协议中,喜马拉雅如未能在2020年6月在投资人认可的境外证券生意所完成IPO的话,将会有一系列结果。
虽然这一新闻随即被喜马拉雅否认,但十分巧合的是,据最终版的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在2021年完成了3.5亿美元的融资。
作为彼时在线音频行业的龙头老大,上市险些是板上钉钉的事宜,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选择提前退盘,这些减持方岂非真的是嫌钱太多,有意有钱不赚?照样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投资人嗅到了一丝纷歧样的市场气息,着实是颇令人值得玩味。
一方面外部资源环境发生了转变,更为激进的资源也逐渐将其主要精神放在了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更为前沿的领域赛道之中,喜马拉雅此类互联网平台属性的企业不再见有“烧钱投资未来”的耐心待遇,因此在极端亏损的情形下,喜马拉雅有着迫切上市追求“输血”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融资历程过长,这艘船上早已绑定了过多的利益相关方。且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扩张,企业的估值也逐渐被抬到了204亿这样一个虚高的位置。
然而随着风口的错失以及当下资源市场的回归理性,喜马拉雅哪怕上市也很难拿到理想的市值,这也是其一而再再而三推迟上市的基本缘故原由——不是上不了,而是上了之后的效果预期,众多的利益相关方都无法接受。
在这背后,实在是短期有时性和耐久一定性认知的矛盾。疫情时代,外部环境的极大动荡给了喜马拉雅一种可以暂避风头,静待时机的“错觉”。
海底捞能逃过餐饮股「众星陨落」的魔咒么
但现金流的饥渴,互联网风口的陨落,明星光环的退却,早期投资者的耐心等诸多耐久一定性缘故原由,又在不停灼烧着企业的心力。其效果则就一定是在上市与上市失败之间,频频横跳,摇晃不定。
02 渐行渐远的“耳朵经济”风口
中国的“耳朵经济”被以为最早起源于2004年的语音增值营业。2011年起,移动音频产业兴起,“耳朵经济”最先成为资源界热衷的新故事。然而十几年已往,这个故事的听众越来越多,行业数据显示住手21年底,耳朵经济月活跃用户规模达8亿人次,但故事的“好听度”却似乎一直在削弱。
从喜马拉雅来看,这些年与烧钱能力倒挂的,是其十分孱弱的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持起资源市场对其上市的信心。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喜马拉雅划分亏损31.42亿元、19.25亿元、28.82亿元、51.06亿元。在其已披露数据维度的最近4年间,累计亏损高达130.55亿元,而换回的却是2021年全平台平均2.68亿MAU数据,但却未能换来资源更多的青睐。
对此喜马拉雅方面示意,亏损主要是由于内容购置、销售及营销流动以及研发流动的开支所致。其中收入分成成本及内容成本是其营业成本的*组成部门。这意味着平台内容创作者分得的蛋糕会受到影响。
而对于盈利压力,今年8月,喜马拉雅 CEO 余建军*次对公司全体员工明确详细盈利设计,称要在2022年四序度单季盈利、2023年整年盈利、5年后实现40亿元盈利的目的。
目的现不现实还欠好说,至少员工已经最先用脚投票。喜马拉雅前CTO、现COO陆栋栋已于去年8月去职,且已转换赛道,加入东南亚电商平台shope。而此举无疑又是将长音频赛道的远景蒙上一层阴翳。
而回到当下,幽静多时的喜马拉雅,近期值得业界关注的新动作着实寥寥。
从两条最近公然宣布的新闻,我们或可大要一窥喜马拉雅当前状态:一是乐成实现盈利目的,1月16日,喜马拉雅首创人兼CEO余建军在公司年会上示意,喜马拉雅2022年第四序度实现了创业10年来的首度盈利,盈利规模为人民币万万级;另一个则是一个月后的情人节当天,2023喜马拉雅创作者大会,余建军称,播客是内容蓝海而喜马拉雅接下去“要玩个大的”。
先且岂论盈利战绩所从何来,单就从拿了腾讯、百度、SIG等等众多机构数轮投资、融资总额已逾50亿元这一点来说,上线10年仅单季盈利万万元对于投资人来说,很难称得上是一份知足的成就单。
行业龙头尚且云云,紧跟在喜马拉雅死后的荔枝FM、蜻蜓FM等友商,日子也并欠好过。
作为中国在线音频*股,荔枝FM选择了一个相较喜马拉雅更为合适的上市时机。2020年1月17日荔枝FM乐成上岸纳斯达克。但好运未能连续良久。荔枝FM刊行价为每股11美元,首日收盘报11.63美元,涨5.73%,但越日即跌破刊行价,收于10.88美元,跌6.45%,往后即是一落千丈,一起总体下行。
2022年10月11日,荔枝FM因收盘价在已往延续30个生意日低于1.00美元,收到了纳斯达克发出的不再相符*股价要求的通知。若是荔枝FM在360天的限期内不能做到合规,届时就将被强制摘牌。住手发稿,荔枝FM最新股价0.7085美元,市值仅剩3666万美元。
另一方面,凭证统计讲述显示,2021年3月以来,海内在线音频市场MAU常年稳固在3亿左右,增进天花板已现,而与阅读、视频、游戏等其他泛娱乐领域相比,资源市场对在线音频并不热衷,这也成为该行业扩张难题的主要缘故原由之一。
而从远期看则更为消极。在抖快等短视频平台对用户时间的强劲抢掠之下,本就在模式上不够诱人的在线音频行业愈发不被资源看重,而随着腾讯音乐(TME)、网易云音乐等在线音乐平台亦逐步将地皮扩大至广义在线音频领域,该行业的空间便更显逼仄。
现现在的头部玩家要么上不了市,要么步履维艰濒临退市,足见在线音频行业推进之难。
然而为了尽快寻找第二增进曲线,开拓了新赛道的喜马拉雅境况依然不甚乐观。
乘着新能源汽车的东风,越来越多在线音频平台把相关场景看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喜马拉雅,已经与特斯拉中国、宝马、奥迪等多家汽车厂商开展了互助,推出电台服务功效。
但新领域的拓展同样也会遇到阻碍,首先是现有的营收结构并没那么容易改变;其次大厂的入局也带来了不确定因素。例如TME,2021年1月从阅文团体处收购了懒人听书100%股权,打造出的“懒人畅听”月活人数已经仅次于喜马拉雅;字节旗下2021年6月推出的“番茄畅听”在线用户时长也很快来到了第二位。
面临大厂们加倍成熟的互联生态,喜马拉雅虽然在用户量和影响力等多方面耐久位列行业首位,且已在知识付费、声音培训、有声书等类目着力颇多,但10年间,风口往复,功效寥寥,想象力远未真正打开。喜马拉雅不只当下上市成谜,未来生计亦颇尴尬。
03 写在最后
有人说,互联网行业里,通常不设界限,四处出击的,最后都越做越大。通常偏安一隅,保持“小确幸”的,最后都市随同其所在垂类一同消亡。
而喜马拉雅则是一个垂类赛道被更高维,更周全,以及同质产物所笼罩的故事。
现在看来,久无上市新闻的喜马拉雅绝非韬光养晦,而是骑虎难下:再度引爆在线音频行业的可能性已极其渺茫,跳开在线音频、开拓全新战场则乐成概率更低,余建军现在的选择更像是在张望中原地踏步。
叠加内部矛盾和外部风口错失的因素,上市对于喜马拉雅来说,正逐渐成为一座难以攀缘的“喜马拉雅”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