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中国存储市场变天-国际黄金
“既然敢动他,那证实是有底气的。”在美光公司被中方举行网络平安审查后,一家机构在研报中写道。
4月3日下昼,中外洋交部谈话人毛宁在回应美光被审查一事时示意,中国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平安的网络产物举行网络平安审查,是一种正常的羁系措施。
“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不管是中国企业照样美国企业,照样其他国家的企业,在中国谋划首先要做到的是遵守中国的执法律例,只要能够遵法正当谋划,就没有什么可郁闷的。”毛宁说道。
受相关新闻影响,美光股价延续两个生意日收跌,累计跌幅近6%,市值跌至652亿美元。
考察者网注重到,中方此次对美光接纳的措施,是对其在华销售产物启动网络平安审查,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平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平安法》,但未披露详细的审查措施。
美光是全球排名前五的存储巨头,对市场供应有着一定影响,中方此时接纳措施会不会滋扰供应链?
现实上自去年以来,消费电子市场延续疲软,存储芯片市场正处于供应过剩、价钱延续下跌的状态。
此时中方对美光启动审查,即便会涉及相关产物下架、暂停销售等,也不会引发存储芯片的供应链杂乱,反而可能有助于存储芯片市场的触底反弹,也会有利于国产物牌及在中国大陆设厂的存储芯片制造商。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轮下行周期中,接纳国产NAND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SSD)在市场上“杀疯了”,部门2T国产SSD甚至比三星1T的还廉价,这对前些年饱受高价SSD困扰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01 打压中国存储产业的“幕后推手”
作为一家被拜登果然表彰的美国公司,美光要给中国市场一个说法的,着实远不止产物平安问题。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已不止一家媒体曝出,美光一直在充当打压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的“幕后推手”。
有行业媒体统计,2018年至2022年,美光逐年加大向美国政府游说的力度,5年支出954万美元用于游说政府官员,其焦点目的正是为了袭击中国的存储制造产业。
5年来,这家美国存储芯片巨头总共漆黑推动打压了四家与存储相关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半导体企业:福建晋华、台湾联电、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妄想将中国存储自主手艺的“火种”熄灭。
颇有取笑意味的是,美光5年前在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比一度高达60%。
这或许也可以注释,为什么美光会云云畏惧中国拥有自己的DRAM和NAND闪存手艺与产能,一旦中国拥有自给自足存储芯片的能力,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光将会遭受重大袭击。
到2022财年,美光来自中国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降至11%。相关机构剖析以为,虽然占比大幅降低,然则美光有较大一部门并非为中国实体所购置的产物,最终也进入到中国,被用于相关产物的制造。
2022年10月,美国政府出台了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出口管制新规,其中明确限制向中国销售可以被用于128层及以上3D NAND、18nm及以下DRAM制造的相关装备。此举不仅限制了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中国厂商的手艺升级和产能扩张,同时也影响到了三星、SK海力士在中国大陆的手艺升级和产能扩张。
这背后的推动者被市场视为正是美光,*受益者无疑也是美光。
梳理果然资料可发现,韩国两大存储巨头三星、SK海力士很早就最先结构中国市场。从2012年起,三星就最先大肆投资西安的NAND闪存晶圆厂,至今累积投资跨越250亿美元;SK海力士也从2006年就与意法半导体在无锡设立晶圆厂,无锡厂占SK海力士DRAM总产能的快要一半。
反观美光,在中国大陆既没有研发中央(去年年头已驱逐了其位于上海的近150人左右的研发中央),也没有存储晶圆制造工厂,仅在西安拥有一座封测厂,投资金额和规模远不如三星和SK海力士。
在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新规下,三星、SK海力士在中国大陆开设的制造工厂,后续举行手艺升级和产能扩张,一定将会受到阻碍,而这两家厂商也是美光在存储芯片市场的*竞争对手。
美光西安封测厂的规模虽然也不算小,2022年产值为196.5亿美元,然则这并不是一座晶圆制造厂,这也意味着美光的西安封测工厂并不会受到美国新规太大的影响。
回溯历史可发现,美光在打压偕行方面早就有不荣耀的历史。
在2002年的美国司法部启动的DRAM反垄断考察案件中,美光率先“反水”充当污点证人,认可团结三星、海力士、英飞凌于1998-2002年间操控DRAM市场价钱。美光因此免于处罚,但三星、海力士、英飞凌总计被处罚6.45亿美元。
旧金山的繁荣和阴暗:Square 前CTO街头遇袭身亡,硅谷一片悲痛
02 国产“血洗”市场,中国存储市场要变天了?
此次被依法审查前一天,美光刚宣布一份史上最差业绩,单季净亏损23.1亿美元创纪录。
这家老牌美国存储芯片制造巨头,已有长达45年的历史。和大多数偕行一样,现在美光主要产物有两种,一种是制造内存条的DRAM芯片,另一种是制造硬盘的NAND闪存芯片。
凭证CFM闪存市场数据,2022年四序度,美光在全球DRAM市场的份额为23.3%,排名第三;在全球NAND Flash市场的份额为10.5%,排名第五,该公司也是美国少有的存储制造商。
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手机等消费电子出货低迷,存储芯片市场泛起供需失衡,进入下行周期。
CFM闪存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8月中旬至今,NAND价钱指数从786暴跌至498,跌幅达37%;DRAM价钱指数从883跌至588,跌幅达33%。
市场雪崩之下,不止美光这种美国巨头,韩国存储双雄也纷纷遭到重挫。
2022年四序度,三星NAND营业营收同比下滑18.2%,DRAM营业营收同比下滑23.6%。同期,SK海力士的NAND营业营收同比下滑30.8%,DRAM营业营收同比下滑35.3%。
半导体市场的延续低迷,甚至拖累韩国出口额泛起延续6个月下滑。
以往当市场下行到这个阶段,外洋存储大厂一样平常都市离奇发生火灾、洪水、跳电甚至地震,进而导致非正常减产征象,提振市场价钱,但近两年这些征象越来越罕有了,电闸似乎被彻底“修睦了”。
甚至外洋存储巨头自动释放大规模减产的新闻,例如日本存储芯片大厂铠侠从去年10月最先启动10年来的大规模减产,也未能阻止市场价钱的颓势。
在外界看来,中国本土存储厂商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在其中饰演着要害变量。
尤其是主攻3D NAND闪存的长江存储,这家确立于2016年的厂商,在手艺上可能已逐步遇上甚至*外洋巨头。就在去年底,有外洋机构拆解发现,国产固态硬盘(SSD)用上了长江存储200层以上的闪存颗粒,并称这是全球市场中*个做到的。
随同着长江存储的生长,一批国产SSD封装厂商和新品牌也最先崛起,例如长江存储自有品牌致太、金百达、金邦、移速、梵想等一批国产物牌。在这轮市场下行周期中,他们不停下探价钱底线,为了让中国SSD市场重新洗牌,甚至不惜开启“价钱战”。
早在去年10月,就有外洋科技剖析师示意,到2023年中,SSD的市场价钱会下降一半。
但降价的速率和幅度远比预期来的更快。到了今年头,海内电商平台上就泛起了1T容量、接纳长江存储闪存颗粒的SSD产物,价钱被打到200元出头,以至于那时许多人以为这只是部门厂家的促销行为。
随着市场延续低迷、库存高企,三星把2T SSD价钱降到1000元以下,但并没有获得消费者认可。
今年3月,使用长江存储颗粒、PCle3.0的1T SSD产物价钱进一步下探到200元-300元区间。现在在某电商平台上,部门接纳长江存储颗粒的2T SSD产物已降价至600元以下,甚至比三星的1T SSD还廉价。
这种“洗濯市场”的力度,很可能出乎三星等外洋厂家的意料。
就像曾经的液晶面板(LCD)产业一样,国产固态硬盘的低价计谋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从京东平台的销量来看,长江存储颗粒的SSD已在部门单品销量上*于三星等品牌的销量;同时长江存储旗下的致态品牌高端产物的销量,也在一定水平上*于三星等厂家的同类产物。
市场有剖析指出,从现在消费级零售市场的形势来判断,长江存储支持的一批国产SSD厂家,若是继续保持低价攻势,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厂家就会陷入两难田地。
要么进一步降价,但很难到达长江存储系的力度,只能减缓份额下滑;要么加大减产力度以改善财政数据,但云云一来,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将迅速下降,中国SSD市场的主导权也可能更快发生转变。
这着实也正常,每当市场进入下行周期,都是行业名目重塑的契机。
凭证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数据,长江存储2019年投产64层NAND闪存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为1.3%;今后迅速上升,2021年到达4.8%,跻身天下第六大NAND闪存制造商,仅次于三星、SK海力士、铠侠、西部数据和美光;2023年预计可到达约6%。
就在一个月前,国家大基金二期成为长江存储股东,认缴出资额到达128.87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