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北大、清华都来了,产业投资跑出「高材生」_外

历经三年疫情,许多传统中小VC机构已在动荡的经济环境和募资的隆冬中折戟沉沙、被迫转行。一些原本投文娱产业的VC转业做起了带货直播,那些投消费的不得已改道看起了科技项目,部门美元基金甚至搞起了军工投资……

危急之中,有危有机。以产业资源为代表的CVC迅速补位,缔造属于自己的“机”。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十年CVC对外投资近万起,并逐步实现从参投基金到自力投资的成熟过渡。

在这股新生气力中,除了传统产业资源、政府基金等介入者,尚有一个一直以来不被关注的新生代,正在默默结构。他们的投资偏向,比产业资源更前沿、比指导基金更低调,他们有一个配合的代名词——高校资源。

产业投资中的“高材生”

高校搞产业资源是一个进口货。顾名思义,高校产业资源,就是大学、科研院所设立的投资机构,通过高校自身的资金举行投资。

创投圈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是,今天,已经生长为中国创投圈排头兵的高瓴资源最初的*笔钱,就来自首创人张磊的母校耶鲁。

十余年前,结业后在华尔街求职不顺的张磊,回到了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办公室,在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David Swensen)手下实习。经由十多年的生长,现在的张磊,作为高瓴资源首席执行官,已跻身中国最乐成的投资者行列。

每年,他都市以耶鲁大学校董事会董事的身份,往返纽黑文至少四次。

张磊每一次回到耶鲁都与他的事业亲热相关。2005年,他建立高瓴资源,英文名Hillhouse取自贯串耶鲁大学的一条主干道。高瓴资源还获得了耶鲁的支持,在融资之初筹集到2000万美元。

张磊曾:“我(在耶鲁)学到的投资理念,不是追逐最短的回报路径,而是与*秀的人一起,确立能真正缔造价值、保持基业长青的公司。若是你专注于缔造可延续的耐久价值,回报自然会到来。”

拿着这2000万美元,张磊成为了腾讯、京东等公司的早期投资人。《纽约时报》评价称,这些公司“摇动了整其中国的传统行业”。

而上述提及的史文森就是众多高校资源操盘手中,一个乐成的典型。史文森1980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5年最先接受耶鲁捐赠基金。已往十年中,耶鲁捐赠基金年收益率为10.9%,基金规模从13亿美元增进到312亿美元。增进了 22 倍多,已往 10 年的年化收益率为 11.1% ,已往 20 年的年化收益率为 11.4% ,是天下上耐久业绩*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差异于其他产业资源,高校产业资源的资金泉源分为两类:

*类、校友捐赠

在美国,绝大多数的著名高校都是私立大学,好比由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及康奈尔大学组成的常春藤同盟,所有是私立大学。

由于校友捐赠的资金对照多,以是美国各个高校的基金规模都相当惊人。好比2018年,哈佛大学的捐赠基金规模到达了383亿美元,*,耶鲁大学是309亿美元,普林斯顿大学是260亿美元,斯坦福是265亿美元。

而在中国也是云云,功成名就的学子也会捐赠资金,为建设母校着力。

第二类、自身产业积累

相较于捐赠,中国高校的资金泉源大多数来自高校的产业积累。好比,高校名下的地产、金融团体、产业团体,或者是股权投资盈利,此外尚有一些政府津贴等。

不要小看国家给予的津贴,国家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异常大,我国的重点高校的主管部门险些都是教育部主管,由教育部直接拨款或者各省市的政府直接拨款。2022年,清华大学每年受到国家的投入高达255.75亿元,稳居*,且*第二的浙江大学靠近100亿元。

一样平常而言,中国高校拿到的用度,用于科研投入、师资建设等等,股权投资只是较小的一部门。不外,随着中国股权投资行业越来越成熟,有更多的高校最先加倍重视投资。

从清华大学看中国高校投资气概:风险厌恶、爱投本校项目

已往,中国高校试水投资,是以母基金的形式。通过投资GP,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不外近几年,科创之风崛起,也有不少理工类院校,会直接投资源校的科研项目,助力科技乐成的转化。

以清华为例,已往,清华通过母基金的形式投资了鼎晖投资、和君投资、鼎青投资、高瓴资源、红点投资、工银投资、愉悦资源、英诺基金、华控基金、中信产业基金、启示创投、弘毅投资等一大批着名机构。

值得注重的是,这一串名单中,有不少“清华系”资源,好比启示创投就是一个典型的清华系资源。

启示之星的前身是清华创业园,确立于1999年,以“孵化 投资”为生长模式。此前,启示之星投资的天使项目有北航航模队结业生团队的AR智能投影装备“深光科技/深光Alight”、餐饮智能清洁装备厂商“智清空间”等。启示之星在天使阶段累计脱手84次。

启示创投确立于2001年,专注于清华大学科技功效转化的孵化和投资。启示创投的投资名单中,有做机械学习数据标注营业的“冰山数据”、IC载板研发商新创元“半导体”等等。

启示系尚有一个比天使阶段更早期的投资机构启示种子。启示种子在2016年投资了法天使的种子轮和天使轮。法天使确立于2015年,主要提供专业的执法条约数据库和咨询服务,包罗投资协议这类股权投资协议可以在其中找到种种条约样本。

除了启示创投,荷塘创投、清控银杏、清华控股、水木基金等都与清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清华做投资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身处科技生长的最前沿,清华在2000年就已经完成了*笔天使投资——中文在线。而中文在线的起源地就在清华。包罗清控银杏这家机构,最初的办公地也在清华园的一角。

在创业板开板后,清华的投资节奏有所增强,细数近几年投资额度最高的,可能照样2021年力合科创介入了国汽智控的近亿元天使融资,拉高了昔时整体投资额,这也是清华系资源20多年来介入天使投资金额最高的一笔。

与耶鲁捐赠基金这样的外洋高校投资有所差异,海内的高校资源在投资项目、偏好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更爱本校项目

海内的高校资源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仍会着重于挖掘自身系统内的项目,从项目选择角度看,都是清华学子,人人的调性、偏向都是一致的,且对于科研项目的领会水平也更高,乐成率也比社会晤投资更高一点。

母基金方面,从股权基金的投资效果上来看,基金会主要与优异GP尤其是头部GP相助,并偏好于清华校友建立的基金。

治理者差异

外洋校园捐赠基金的治理者泉源差异,虽然有一大部门都来自本校生源,然则也有一些,会在市场上举行招募,以此让捐赠基金加倍市场化运营,最终的目的就是抬高收益。

但海内的高校资源,基本都是自身系统内运营。近几年,一些生长较快的高校资源会设立子公司,以资金治理平台的模式举行运营,但大多数仍是国企操作的模式。

偏好低风险

一样平常而言,基金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基金保值增值。投资笼罩耐久投资(包罗耐久股权投资、耐久债券投资)和短期投资(包罗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银行理财富品及其他投资等多领域)。

基于上述缘故原由,海内的高校资源的投资偏好,强调确定性,且有很强的保值增值属性,对于风险属于厌恶型。

此前也有高校资源直言:“若是投资出了风险,或者业绩欠好,我们作为校友、当事人,确实是肩负不起的。”

固然,随着高校教育基金逐渐生长,各家高校也在发力股权投资,且出现了更包容开放的趋势。据2020年8月IIR举行的高校教育基金闭门交流会上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袁桅秘书长先容,停止那时基金会出资的GP(基金)里,已有40多家上市公司,申请上市的十余家左右,拟申请上市的公司30家左右。基金会设置在耐久股权投资和直接股权投资的资产占比跨越 20%。

为了治理好基金,各个高校都使出了全身解数,它们会约请专业的职员来操作,有一整套保值、增值的方案,并逐步展现出了华尔街的投资气概。

投科技?高校才是科技功效转化的推动者

近几年,科创板的设立,动员了整个投资行业最先“投早、投小、投创新”。而高校研究院所一直处在科研的最前排,他们在科技功效的转化方面是有手艺优势的。基于此,最先有高校加倍着重投资源校的前沿科研项目,并市场化的设立了一批投资机构。

中国高校建校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学术论文,然则这些功效大多数都被束之高阁,随着创投行业生长,教授、科学家这类“小众创业”人群,最先实验走出校园,将自己的研究举行商业落地和变现。

不外,科技功效转化的路径异常长、难度异常高、投入异常大、奏效异常慢和对人才要求异常高。实验室里的先进手艺在产业中进入应用场景,能否真正解决问题,研发的产物能否生产出来,客户会不会重复购置,能否量产,市场空间多大……要跨过一个个“鸿沟”,才气实现真正落地。

高校科研院所期待功效走出实验室,产业、企业需要新手艺。但该怎样做好有用链接,是产学研界一直在探讨的重点话题。

在推动科技功效落地方面,中国科学手艺大学算是一个对照典型的案例。

中国科学手艺大学的建校史上,培育了诸多著名科学家,搜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海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基于把科学和手艺连系、把理论和实践连系的基因,中国科学手艺大学在科技功效转化方面硕果累累。

停止现在,中科大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纳米科学、火灾科学、语音手艺、人工智能、生命康健等多个领域进入天下科研*方阵,尤其是在量子信息领域已经最先经受“领跑者”的角色。在科技功效的转化上,累计建立了近百家企业,包罗科大讯飞、科大国创、科大国盾量子等多家上市公司。

在股权投资方面,早在1988年,中国科学手艺大学就确立了科大控股,把手艺运送到社会。在多年的探索之后,科大控股最先举行规范化建设,设立实业总公司,并设立转化企业规范、指导院系公司改制。今后,通过组建中科大资产谋划有限公司,搭建了与小企业之间的防火墙,不停举行市场化推进。

中科大也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和方式论:

一、项目研发的模式,详细体现为委托研发、相助研发和团结实验室;

二、知识产权处置模式,体现为手艺转让、专利允许和作价入股;

三、与地方相助模式,体现为产业研究院、功效转化中央和干部挂职。

当前,中国高校资源在科技功效转化方面大多数都是接纳这一模式——设立实业总公司,投资校内的功效。

通过科技功效转化,科学家实现了科研、创业梦想,大学推动束之高阁的功效落地并实现了财政回报。当前,中国高校资源之路仍处在对照早期的阶段。未来,更开放、市场化的运营下,高校资源依托一线科学手艺的优势,依托大批有梦想的教授、科学家支持,依托校内专项基金的助力,一定会成为市场上不能忽视的资源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