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叮当快药3年亏28亿,医药电商为何赚钱这么难?
9月14日,叮当康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这距离其首次向港交所递表已时隔一年多。然则,叮当上市多日后,股价仍未跨越刊行价,生意量平平,并未获得市场热捧。这种情形也可以明白,事实其旗下医药电商平台叮当快药谋划亏损率9%,三年账面亏损(含股权融资的公允价值损失)累计28亿,短期内看不到盈利转机。
与之类似,在医药电商领域,阿里康健苦心谋划多年,仍在盈亏线上挣扎,最新财报显示,阿里康健则在2022财年亏了2亿多。而袭击港股失败的偕行,包罗零售端的泉源堂和院外药店圆心科技,仍在亏损。
纵观医药电商全行业,几无盈利企业。自从2005年底首家网上药店确立至今,线上售药的探索已有十多年,医药电商为何赚钱这么难?这事实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01
医药电商,做得越深越不赚钱
今年8月,在北京做程序员的陈志辉一家三口到青岛嬉戏,由于晚上空调太冷,孩子伤风了。他们住的旅店位置对照偏僻,周围也没有很近的药房,陈志辉懒得出门买,就设计从美团下一单,给孩子买点伤风药。
但当他看到平时孩子常用的药的价钱,有点傻眼,“比自己去药店买整整贵了一倍,但也没设施,让孩子尽快好起来最要紧。”陈志辉虽然有点不情愿,照样下了一单。
药店店长刘新告诉价值星球,上了美团,平台要抽佣,不搞流动不送券,排名也上不去,以是各家药房主要上的都是利润高的非处方药。“晚上是订单岑岭期,除了伤风药,另有计天生人类用药如金戈、优思明和毓婷等都卖得很好。”
“医药”电商,实在现在大部门平台的主要收入,并非来自于真正意义上的疾病用药。在网上购药,照样一些小病慢病场景。
出于对公立大医院的高度信托,老国民患病后*反映都是去医院挂号,遵医嘱用药,而不是自己去买药。
来自上海的方女士说,家里人得了伤风或是肠胃不适,一样平常就在美团买点急用药;不太急的如保健品和药妆等,则会选择淘宝等电商平台,像复合维生素之类的保健品则会趁大促时,从天猫直营店囤一些。成都的秦女士说,“在网上买的药多是给孩子备的,常见的维D滴剂、小儿伤风冲剂等等有正品保证,价钱也比线下廉价。”
现在药品的线上零售有几种形态:传统B2C电商平台如阿里康健和京东康健;O2O平台如叮当、美团和饿了么;另有大部门线下连锁店都是以上两类平台的卖家,如海王星辰、泉源堂和圆心大药房等,号称智慧药房,有自己的O2O治理系统和线上运营系统,也属于医药电商的一类玩家。
因此,从现真相形来看,O2O做急药,B2C做快消药,差其余消费场景对应差异平台的主打品类,也导致了毛利率的差异。按最新财报显示,毛利率由高到低排名为叮当>京东>泉源堂。
首先说O2O平台,主要销售急药,消费者对价钱敏感度不高。以是除了用于引流的促销产物,O2O上大部门同款药品的价钱都比其它渠道更高一些。例如一盒9袋的999伤风灵冲剂,在益丰大药房标价20元,在美团上加配送费券后总计约17-22元,阿里大药房单盒折算为12元。
而且伤风等非处方药原本就是利润较高的品类,不少都是药企的主要收入泉源,例如伤风中成药毛利普遍在40%以上,以是O2O平台相对来说毛利率更高。
其次是B2C平台,主要热销品类是卖保健品、隐形眼镜、药妆面膜、血压计和家庭常备药等。这些都近似于快消品,与“医药”只能委屈搭边,利润空间也很大,稀奇是保健品暴利为人所熟知,但为何毛利率不如卖伤风药的O2O高?
缘故原由是,这些品类壁垒低,无差异优势,B2C平台只能拼价钱战。保健品、药妆面膜谁都能卖,销售渠道千奇百怪,竞争对手从街边养生店到高端医美都有,电商的主要优势是价钱。可以说,现在医药电商的份额增进是用一部门利润换来的。
最后是连锁智慧药房。随着医药O2O和B2C平台的兴起,线下连锁店纷纷结构线上,但实在无论上美团照样上天猫都不赚钱。泉源堂的O2O和B2C渠道的毛利率划分为25%和8%,均低于线下店的30%。据泉源堂在招股书中的注释,B2C渠道毛利偏低的缘故原由是,在天猫和京东上主要销售的是慢病处方药。
药店卖处方药的利润低,是由于零售端的综合进货成本,占了售价的八五成。处方药的利润大头,已由药企和医院分走了,流通企业还能吃点肉碎,零售端就只能喝汤了。事实处方药现在市场主要照样在医院,虽然由于“药品零加成”的倒逼,处方外流的增进迅速,但利润却今是昨非。由于销量大的处方药,往往就是国家带量集采的品类,已被压到地板价,想做卖得好的药,利润就高不了。
因此,卖处方药,一定不如卖口罩赚钱。
02
医药电商,真的比线下更高效吗?
按理说,互联网 刷新传统行业,一样平常都市提升生意效率,那线上卖药,对比线下提升了什么效率?
医药电商主要节约了线下开店和销售职员的成本,取而代之的是配送上门。以是仓储物流的效率就是比拼线下的要害,拼的是配送比开店的成本更低。但现实上,履约用度对于各大平台,都是不小的肩负。
好比叮当快药,以快为先,号称28分钟送药上门,“快”的价值是什么?
*个价值是中央药房的投入。叮当快药类似叮咚买菜模式,建设自营中央药房作为前置仓,因而药的品类和数目都不能少,单店投入比一样平常街边药店更高。这就要求开店区域必须人口麋集,单量够大,才有盈利希望。这一条件就限制了自营O2O的门店结构数目。虽然叮当已在天下开了350多家店,但对比大参林、一心堂的8千多家店,叮当笼罩率仍然很低。
第二个价值是配送成本。自建配送团队,已被肯德基、必胜客证实是入不足出的投资。以是叮当接纳的是第三方配送服务,但同样履约用度不低,占收入的12%以上,已经占去快要一半的毛利。
那么,美团和饿了么这种O2O平台又若何?美团虽未披露送药营业的单独数据,但外卖整体是“送一单亏一元”。
配送成本对于O2O来说是不小的肩负,对于B2C平台也不轻松。不做处方药还好,一样平常保健品和面膜、血压计等一二类医疗器械,可以共享阿里和京东团体的物流系统。一旦做深了,处方药对仓储物流要求更高,需要相符GSP尺度,还涉及到冷链建设。以是京东康健和阿里康健的履约费率也在10%左右。
这种投入,能带来若干现实转化着实是个未知数。在北京栖身的王强示意,“除谴责受到无法下楼,或者深夜,家门口的药店已经关门,快递买药还不如自己直接去买药利便,价钱也比快递廉价几块钱。另外,一样平常的伤风药,家里和公司都有常备药。现实需要快递买药的场景并不算多。”
履约成本只是其中一重挑战,其次还面临流量成本的挑战。线下药房不需要做广告抓流量,由于口岸就是流量。而线上平台就差异了,像之条件到的,线上平台的主销品类保健品、计生用品等门槛不高,竞争者众多,以是为了争抢市场份额,推广用度低不了。
京东康健和阿里康健都有来自团体的壮大流量支持,然则销售费率仍在7%-10%之间。叮当的销售费率更高达20%,是其亏损的主要缘故原由。销售费率这么高的缘故原由是,作为垂类平台,要和跨品类大平台来抢流量,营销投入与市场规模不成正比。
而且随着互联网盈利竣事,线上流量成本越来越贵,已经快遇上线下了。一方面是低门槛导致竞争对手东风吹又生,另一方面是流量越来越烧钱,使得医药电商的推广成本居高不下。
总的来说,上述的两重挑战——配送成本加上推广成本,已经把医药电商的毛利吃得差不多了,加上研发和重大的运营支出,和线下开店比起来,不见得成本更低。
03
医药电商,离“医”另有多远?
不管医药电商赚不赚钱,有多高的增进,始终需要认清一个现实,就是医药电商只分到了医药市场的一点边角料而已。
现在中国医药市场大略估量规模为19000多亿,而其中80%以上都是处方药。在处方药市场中,又有80%的销售来自于医院渠道。以是,院外非处方药市场原本就是小头,更不用说细分到线上渠道,切的蛋糕更小了。只管院外市场(线上 线下)年复合增进跨越25%,但至少在可见的未来,医药电商都不能能成为医药的主要销售渠道。
这其中固然有政策方面的缘故原由。不外,虽然对网售药品的限制时紧时松,但近几年的新医改,总体偏向一定是激励处方外流。近期市场羁系总局宣布,将于年底施行《药品网络销售监视治理设施》,其中明确了处方药网络销售治理,被市场解读为给网售处方药开了绿灯。而在线诊疗续方纳入医保、双通道药房等政策,也给医药电商提供了增进盈利。
那医药电商自己平台准备得若何?好比阿里康健宣称已签约数万名外部医生,而真正可以全职为平台提供在线诊疗的医生团队又有若干?
王强就以为互联网开处方药不太靠谱。有一次他嗓子疼得很厉害,然则自己又对青霉素过敏,不知道能买什么药。到药店之后雇主推荐阿奇霉素,不外阿奇霉素是处方药,在雇主的指引下,经由简朴的互联网问诊,就开出了处方买到了药。“虽然异常利便,但依赖简朴问答就开处方显然不太严谨,随随便便就买到了处方药。”
事实上,医、药无法分居,诊疗是开处方不能缺少的环节。处方流转后,药师的核方,以及药事咨询服务也是需要的。以是真正要实现线上诊疗-开方-送药的闭环,电商平台需要有自己的医生团队和药师团队,这也是网售处方药的羁系政策要求。
然则现在面临巨额销售单量,各大平台的全职医疗团队显著不足。圆心科技是以线下院边药房为主,以是有400多名执业药师,但内部医生团队只有30人。而叮当只有近20名全职医生和70多名兼职医生。可以想见,用户在线下单买处方药,所履历的问诊核方,险些就是走走形式而已。
这也是阿里康健收购小鹿医馆的缘故原由,目的是增添自有医疗团队的气力,否则一样平常公立医院的医生,哪有空闲在线接诊和续方。要应对在线诊疗的大量咨询,单纯依赖外部医疗资源显然不够。
以是各大医药电商,就陷入了一个逆境:一直亏钱换增进,增进到一定水平后,还想继续做大市场份额,就必须深入医疗环节,扩展处方药品类,但这又需要确立药品运输存储、在线诊疗、处方流转和医保支付等全新的能力系统,还得继续烧钱,盈利更遥遥无期。
以是说到底,医药电商按现有模式,更多只是线上与线下的流量争取战,盈利模式并不优于线下,对效率提升有限。
中国药品市场规模的增进率已降至个位数,而且在国家政策下,常见病和慢病药品的价钱会越来越低。在一个整体蛋糕没有增进的存量市场,想要争取市场份额,成本更会水涨船高。
事实,药品零售在整个医疗服务环节中,属于产业链下游,提供的价值不高,以是也决议了毛利率水平不高。互联网平台想单凭药品零售赚钱,就会陷入高营收低利润的泥潭中。像药品流通巨头九州通,营收规模已达1200多亿,利润只有10多亿。
医疗的场景始终离不开线下,以是医药电商想找出路,还得向产业前端延伸,纵向整合线下医疗资源,行使大数据和云盘算的手艺优势以及成熟的运营能力,辅助医院提升诊疗效率,辅助创新药企优化研发偏向,真正施展互联网 医疗的价值。
这样的产业结构不是小玩家能玩得起的,也不是短期内能见成效的,医药电商,向“医”进发的路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