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囤货救了超市一命
4月,整体消费不佳,但超市抽到了“上上签”。
疫情下的囤货消费,让人们奔向超市。零售行业从业者张景透露,一二线都会的部门超市门店,近两个月的销售额翻倍增进。
今年3月以来,多地物流阻滞、异地履约受限,与其守候阿里、京东、拼多多不确定的快递,不如从超市货架上,现取现买生鲜、米面粮油等生涯必须品。
与此同时,超市的对手们也暂停进攻,给了超市“可乘之机”。
2021年下半年以来,上市后的“前置仓”课代表叮咚买菜和逐日优鲜,苦于寻找盈利出路,曾经巨头云集的社区团购,延续退场。“老三团”十荟团、同城生涯、郁勃优选相继败下阵来,只剩下“新三团”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还在牌桌上苦战。一位靠近新三团之一的人士示意,前置仓模式还没过平安线,新三团去年没完成KPI、接下来都市“休养生息”,超市短时间内不用再应付价钱战了。
就连街边的水果店、烘焙店、便利店,许多也“隐形”了,要么由于抗风险能力弱关停,要么因疫情管控暂时闭店。
4月的宏观数据(凭证国家统计局)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月下滑跨越11%,惨烈水平仅次于新冠疫情发作初期的2020年2月和3月。除了粮油食物、药品等应对封控和疾病的必须品继续增进外,其他品类增速均大幅下降。
当电商平台、生鲜电商、社区团购、街边小店,由于种种缘故原由“让路”,作为唯一不受影响的线下消费场所,超市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吗?
现在的超市,很硬气
“现在不送券了吗?”
北京的乔鹤在物美超市自助结账时,发现多点APP里不再送券,便询问不远处的事情职员,获得的回复是,“不送券,你们还天天囤货呢。”
乔鹤一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5月以来,他确实陷入了“囤货焦虑”。“着实家里种种存货已经够吃一两个月,最近都买无可买了。”
在两千多公里以外的深圳,周云遇到的情形也差不多。每次去超市,他的购物车都是结账队伍里装得最满最高的一个。
经常去超市“踩点”的他们,着实眼见了超市从货架、冰柜被买空,到物资足够、人流恢复正常,但最近,许多人和乔鹤、周云一样,除了两点一线上下班,唯一的流动就是逛超市、买生涯必须品。
近期疫情多发,线下零售业态受打击显著,是消费主力和囤货选手们,让超市成了唯一不愁生意的地方。超市不仅“口吻”硬,业绩也很硬。
4月尾、5月初,多家上市公司宣布了今年一季度财报。消费类里的粮油巨头、食物公司,普遍因成本压力,利润、市值双下跌,超市却成了破例。已往一年,超市行业进入低谷,头部企业的2021年年报普遍报亏,营收、利润双降。今年一季度,情形最先发生转变。
据同花顺数据,2021年超市板块整体营收同比-3.6%、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331.3%;而2022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进0.2%、扣非归母净利润增进68.7%。
“从单个季度来看,一季度头部超市有较大的涨幅,在线下业态中属于领跑的水平。”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首创人庄帅说。
详细看头部企业。刨除最近因业绩、股价异常而被推优势口浪尖的步步高,我们以永辉超市(以下简称永辉)、家家悦、红旗连锁三家作为样本。从三家的2021年第四序度至2022年底一季度的财报来看,状态都在好转:营收下滑有所缩短,毛利率和净利率都有改善,销售、治理、财政“三费费率”管控转好。
其中,家家悦和红旗连锁的营收同比增速都在8%上下,跨越一季度消费大盘和线上渠道的增速。
永辉的净利润竣事延续5个季度的亏损,终于转正,它的三费费率改善领先行业,理论上来说,数字化和治理效率正在上升。
对于业绩回暖,家家悦称,主因是新店的效率提升,数字化、供应链优化及门店优化并举;永辉治理层把毛利提升归由于,竞争猛烈水平比去年缓解,公司品类结构继续优化。
永辉的机构投资者见状,“态度”瞬间反转。2022年一季度财报一宣布,163家券商建议买入,103家券商建议增持。
大超市们的情形,都在往好的偏向生长。但多位零售从业者和考察者的态度却出奇地一致和镇定——超市,还很危险。
冰火两重天,盈利很短暂
超市行业现在的情形,着实是“冰火两重天”。
先说结论,在半管控区域,销售改善显著,好比北京;在强管控,好比前段时间的上海,超市都处于歇业状态,生计状态不如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在非管控区域,互联网新兴零售业态如电商、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对超市的打击还在延续。
超市业绩回暖,主要是在半管控区域,但不止一位受访者以为,这一“盈利期”基本要竣事了。
最近,超市吃到的“盈利”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所谓的“囤货盈利”,另一个是“竞争盈利”。
和备受袭击的购物中央、百货、线下餐饮相比,超市之以是一季度业绩受影响较小,利润转好,主要受益于米面粮油等生涯必须品的囤货消费。
CIC灼识咨询合资人朱悦剖析,海内一季度疫情出现多点散发的名目,住民的日用品、米面粮油和生鲜食物消费增添,超市的订单量和客单价短期内被拉高,尤其是上海自3月尾最先逐步举行封控治理、各地防疫增强后,住民的囤货意愿提升。再叠加政府采购保供,部门疫情好转区域如成都、深圳等,相继推出消费券刺激消费等因素,都拉高了超市消费。
2020年头疫情刚泛起时,同样的情形也泛起过。朱悦举例说,2020年第一季度,永辉的抵家营业同比增进了2.3倍;2020年上半年,永辉、家家悦的同店销售划分增进7.4%、11.41%。
现在年3-5月这一轮短暂的囤货,对超市整体业绩的拉动有限。
“居家办公导致住民对蔬菜水果、零食饮料的消费需求,从线下餐饮、外卖等,转移到超市,一定水平上属于短期利好。”朱悦从中耐久剖析,现在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上海、北京、吉林多地的疫情有所好转,当住民的生涯走向正轨,这波盈利就将褪去。而且囤货消费,在一定水平上属于超前消费,这部门客流不能延续。
竞争层面,超市的对手们近期都有偃旗息鼓的架势。
社区团购和前置仓,没精神再打价钱战了。朱悦对开菠萝财经示意,以社区团购和前置仓为主的互联网零售业态,在政府严羁系下最先战略缩短,从扩大规模导向,转为优化盈利能力,价钱战的情形有所缓解,对于商超业态的竞争优势削弱,一部门客流转而进入超市消费。
在半管控区域,“电商履约受物流影响很不稳固,一些中小型零售业态处于关闭状态,一部门客流涌向了超市。”张景说,不外,等到疫情好转,这两类对手很快就会重振旗鼓。
总结来看,一季度业绩的参考价值不大,回暖只是短暂的。
对于2022年一季度的情形,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对开菠萝财经示意,单季财报中一些用度不摊销,利润的参考价值不大。
而随着疫情的好转,到时刻,继续承压的超市业绩若何,生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手一直在,二季度很艰难
疫情防控下,超市吃到了盈利,同样也露出了弱点。
张景先容,零售行业撒播着这么一句话,“起势靠流量,生死供应链”。零售企业的竞争,取决于供应链,外界或许以为,传统商超的供应链能力经由多年磨炼,已经不是问题。着实,一旦区域的防疫管控升级,超市的应对并不算从容。
超市的供应链,普遍以生鲜品类为焦点,快消品类为辅助,其它品类为弥补。先看生鲜,这是超市的强势品类。在这个品类上,庄帅以为,超市的供应链系统仍然是最完整的,但成本和效率并不是最优的。
以本轮疫情较为严重的上海区域为例,朱悦评价,传统商超业态的整体显示逊于互联网零售平台,差距体现在配送效率上。
她示意,和传统商超相比,叮咚买菜、逐日优鲜、盒马鲜生等,拥有更麋集的仓储网络,运力也相对足够。相反,包罗永辉、麦德龙在内的传统商超,在选址上注重笼罩更多的社区,整体结构较为涣散,虽然有较为足够的货源,然则日内调配运力较为难题。
至于快消和其他品类,超市的供应链能力已经落伍于传统电商平台。庄帅注释道,相比京东,超市普遍细分品类不全、品牌不够多、库存太浅、采购成本过高。
履历过一场场疫情大战,超市该重新审阅对手了。多位受访者都以为,超市二季度的状态不容乐观,一是受疫情频频影响,线下业态会延续承压,二是超市的对手阵营发生了很大转变,但整体对超市的打击并没有变弱。
先看最动荡的社区团购。市场已往普遍的看法是,互联网巨头的社区团购会抢走超市的流量,破了其盈利模子。好比,永辉曾在财报中把亏损的缘故原由之一归结为,“社区团购低价扩张”。
进入2022年,社区团购履历大洗牌,仅剩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等几家头部,而且进入了休养生息状态,那么,是不是不足为惧了?
靠近永辉的从业者林清对开菠萝财经示意,看起来,头部超市好比永辉的业绩下滑,和社区团购的崛起时间点吻合,营收泛起下滑的大区,也是社区团购强势攻入的区域,但社区团购焦点抢走的用户群,是图廉价、买新鲜菜的大爷大妈。这部门用户忠诚度不高,那里“烧钱赚吆喝”就去那里,对超市的客单价、利润孝顺度有限。
“社区团购对于线下商超的影响有限。”朱悦持同样看法。缘故原由在于,社区团购提供的SKU只是超市的1/10,社区团购的属性是“当天买、越日达”,焦点目的群体和超市的即时性主顾重合性没那么高。
相比社区团购,超市更应该小心生鲜前置仓。从目的群体的角度看,生鲜前置仓主打30分钟内送达,和超市相似,面向的是那些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即时性客户。而行业头部公司叮咚买菜、逐日优鲜等,最先重点提升谋划效率、跑通赚钱模式,短时间内,减缓了对超市业态的竞争压力。换个角度看,前置仓生鲜电商也在愈加成熟,不得不防。
昨天是社区团购,今天是前置仓,明天可能是其余业态。近些年,超市从来就没缺过对手。鲍跃忠形容,零售多元化的趋势,挡也挡不住。“超市的黄金年月,一个都会也找不出几个大卖场来,现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零售业态太多了”,多渠道、多业态的零售主体,势必会延续分食超市的蛋糕。
结语
超市的蛋糕延续被朋分,内在的逻辑是,中国的消费需求一直在转变,超市不能能稳坐钓鱼台。“不转型没有回暖,不转型没有生路”,鲍跃忠说,但新的问题是,超市的一些转变偏向是错误的。
好比,“盲目做线上”,线下的商品系统、运营系统不做调整,直接搬到线上,“加个小程序就是做抵家了,属于暂且抱佛脚,解决不了问题”。
再好比,超市转型都喊数字化,“这个口号容易误导企业,误以为做数字化的手艺中台就是转型的重点。”鲍跃忠说,这是错误的,数字化不是一套系统就能解决的,应该是基于公司上下协同整个链路的数字化。
头部超市从2018年就最先加速做数字化转型,转型到现在,庄帅以为,论数字化能力,物美领先;永辉是前端最强的,中台和后端有待增强;其他商超多数是区域化企业,大部门借助京东、阿里、腾讯和物美(多点)来实现数字化。
总的来看,多位业内人士以为,现在绝大多数传统商超的转型都处在试探阶段,还没有看到跑通的路径。“一季、两季,能靠天用饭”,林清说,头部超市要把运气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一条路,就是举行更深入的转变。
“未来5年,仍是超市的转型升级期。”庄帅给出一个时间表。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景、乔鹤、周云、林清为假名。
上一篇:唯品会难逃「腰部」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