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流媒体影戏,战场远不止奥斯卡

在《健听女孩》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之前,或许很少有人注重到,苹果何时成为一家优质的影视内容生产商了?究竟,在2018年正式入局影戏行业时,家大业大的苹果只拿出了10亿美元试水,被外界认定为“小打小闹”。

但“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流媒体影戏”的名头,照样让Apple TV 一战成名,也带来了媒体间盛行的“Netflix起劲多年,却被Apple TV 摘走了胜利果实”的戏剧化叙事。然而不能否认的是,Netflix现在在影戏界的成就和职位,已经不能用一届奥斯卡的失利来一言概之。与2017年Netflix在戛纳首秀时“野生番入侵”的形象截然差异,现在以Netflix为代表的流媒体已经成为了各大影戏节的常客,人们也越来越少依附一部影戏刊行方式来给一部艺术片戴上有色眼镜。

赛道上的赛跑者们身世各不相同,利益诉求也有差异。Netflix是以硅谷头脑进入内容产业的搅局者,Amazon Prime Video和Apple TV 则是更彻底的硅谷逻辑。而以Disney 为代表的老牌影戏公司孵化的流媒体,只管入局时间晚,但依附独家内容已经迅速生长为了难以忽视的新玩家。2021年Q4,Disney 在涨价之后仍然获得了1200万的订户增进,以1.298 亿的量级在两年的时间内成为了仅次于Netflix和Amazon Prime Video的存在。

但岂论是谁,都必须面临影戏这个跨越百年历史的艺术形式的拷问和诘难——流媒体都以为自己不能少了影戏,但影戏对它们的意义事实有多大?

在流媒体触碰着增进天花板的时刻,继续加码影戏制作在未来的主航道上吗?回过头来问影戏,流媒体平台是谁人值得交付的未来吗?

高抬高打的Netflix

Netflix是流媒体中毫无疑问的头部,同时也是最“根正苗红”的谁人,它没有老牌影视制作公司的资源作为基础,也没有其他的关联营业作为依托,只能靠自己生产的内容直截了当地留住观众。

2013年上线的《纸牌屋》,让Netflix的原创能力响彻天下。但相较于剧集领域的声名远扬,Netflix在影戏上的起点则低调许多——2015年刊行的《无境之兽》投资仅600万美元。作为第一部流媒体影戏,侵略了院线窗口期利益的情形下自然受到了院线抵制。这部影片最终收获的票房仅9.07万美元,但Netflix却示意对其在流媒体端的显示感应知足。

Netflix今后逐渐加大对影戏内容投入。2016年,Netflix用3亿美元打造了18部原创影戏,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迅速扩大到40亿和70部。短短三年时间,Netflix就成了全球生产影戏数目最多的片商,险些是好莱坞六大产量的总和。2019年,Netflix正式加入美国影戏协会,而这个协会的成员此前仅有传统好莱坞六大。一个厥后者,登堂入室了。

或许和许多人印象中的Netflix不太一样,在影戏界的Netflix,一直都难以冠上“Netflix出品,必属精品”的头衔,它一边在生产着享誉业界的艺术片,一边又靠量大管饱的思绪生产着无趣的商业片。

和原创剧集走过的蹊径一样,Netflix希望首先通过艺术价值高的作品打响名声,不只是在用户端能够引起注重,更主要的是能够吸引行业内的人才相助,打进上游。

和原创剧集走过的蹊径一样,Netflix希望首先通过艺术价值高的作品打响名声,不只是在用户端能够引起注重,更主要的是能够吸引行业内的人才相助,打进上游。然则,作为“异类”的流媒体融入主流之路多艰。一方面是许多影戏艺术家从看法上难以接受影戏仅仅在移动装备上轻率地播放,另一方面是激进的窗口期政策与院线的利益相冲突。

2017年,Netflix带着奉俊昊的《玉子》来到戛纳,这部影片与厥后席卷全球影戏节的《寄生虫》有着相似的主题表达,但却最终颗粒无收。现实上,能保留Netflix的资格已经是戛纳妥协的效果了。戛纳发出了忠言:若是Netflix影戏继续不在法国放映,那么之后就作废评奖资格。

但法国的院线窗口期甚至长达36个月,这对于流媒体来说是无论若何不能接受的时限,于是在厥后的两年中,《罗马》《爱尔兰人》等大热影片均无缘戛纳。

直到疫情来临,影戏上影院变得难题,影戏节们才“借坡下驴”,逐渐最先铺开窗口期划定。2020年4月,奥斯卡宣布修改竞赛规则,允许流媒体与院线同步上映的影戏报名参赛。

规则的修改意味着妥协,究竟近年来以Netflix为首的流媒体们与太多影戏大师相助,推出了难以忽视的优异作品,这一点已经成为事态,而若是奖项甩掉这些作品,长此以往也将失去公信力。

而对于这些艺术片导演而言,Netflix很洪水平上已经是他们能选择的好相助工具了。《罗马》的导演阿方索·卡隆,就曾在面临指责他为“影院观影倒戈者”的时刻,直面还击,“你以为有若干影院会放一部关于墨西哥的是非影戏,讲的是西班牙语和Mixteco(土著语言)?你以为一部没有明星的故事影戏在传统影院刊行的规模会有多大?”

这背后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若是不是流媒体为了其品牌效应思量,谁会为了显著无法获得高商业回报的艺术片投入伟大的资金?

在好莱坞过往的历史中,尚且能保证艺术片和商业片之间的有机平衡,大的影视制作公司通过商业片赚取的收入,投资中小体量的艺术影戏,在保证影戏品类百花齐放的同时,也不至于算不外来帐。但疫情发作之后,全球影院的生意都受到了伟大影响,好莱坞五大的计谋也显著地转向守旧——生产大IP续作,和一系列商业回报预期稳固的爆米花影片。

这是收入受限之后的无奈,且疫情对观影行为造成的影响也显著不是短期之内可以恢复的,在未来可见的一大段时间内,艺术影戏创作者向流媒体“偏心”的趋势只会愈发现显,直到有一天,人们为影戏节上四处都是流媒体出品的影戏感应“理所应当”,而非“史无前例”。

但在影戏节影戏的光环之外,Netflix的商业影戏之路反倒有些“污名昭著”。凭证有数事情室的一项统计,在2020年5月之前的240部Netflix原创影戏中,IMDB的评分在7分以上的精品内容仅29部,而不及格的影片数目有113部。

拍的烂的缘故原由也许有两个,一是在订阅制的收益逻辑下,内容库的数目是一定不能少的,要尽可能知足每一个会员截然差其余口味,确保他们在订阅时代有无数的影视内容可作为选项。

尤其是,在影视公司们决议自己做流媒体之前,许多影视内容的版权是在Netflix上的。而在它们纷纷决议自己单干之后,Netflix的内容贮备压力陡增。2019年,迪士尼就收回了自家内容在Netflix上的版权,并推出了Disney ,甫一上线就坐拥500部影戏和7500集剧集。2020年和2021年,华纳传媒和NBC全球也划分撤走了《老友记》和《办公室》,这是Netflix停止2018年播放时长最久的两部剧集。

情形有如昨日重现。2011年,有线电视台Starz将其版权内容从一年3000万美元的价钱涨到3亿,并希望从Netflix的会员费上再分一笔钱。这直接刺痛了Netflix,并让它下定刻意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否则将四处受制于人。现在也是类似的情形,只有将内容库填满自己的内容,才气制止沦为渠道。

而在“量大管饱”的主计谋下,影片的制作周期势必压缩,想要打磨出一个好故事或者研究更多细节成为奢望,因此难免烂片横行。

第二个缘故原由是,Netflix在剧集领域赖以成名的大数据生产模子,在影戏创作中不见得云云受用。作为影视领域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艺术形式,影戏的创作难度一直被业界以为是更高的,需要仰仗优异的艺术家才气做出精品内容。戛纳的掌门人蒂耶里·福茂就曾对媒体直言:“我们去年才刚庆祝过影戏降生125周年。流媒体平台的降生,也有十年了吧,他们搞到现在,有没有培育出什么影戏作者或优异导演?一个都没有吧。他们所做的,仅仅只是从我们这里挖人已往。我们可以展望一下,再过一百年,会不会有人庆祝流媒体的百年诞辰?”

不外,大数据生产的影戏,从商业回报的角度,简直越来越可观。Netflix在2021年Q4推出的《红色通缉令》和《不要仰面》,带来了亘古未有的热度,二者划分成为了Netflix站内所有影片中旁观时长的历史第一和第二,为其商业片制作能力正名。不外,比起剧集领域的热度和口碑双丰收,Netflix在影戏上暂时照样只能取其一。

很洪水平上,Netflix面临的情形和海内的网络影戏行业极为相似。毒眸(ID:DomoreDumou)在过往的文章中曾提及,现在海内网络影戏行业主要生产公司数目有限,且团队以年轻成员为主,缺乏真正的艺术家领衔,但每年的产量却保持在高位,没有打磨作品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近年来网络影戏产业主要的生长偏向成了提质减量。

但量减下去了,质要提上来,或允许以学习Netflix与艺术家相助的模式,给予其广漠的艺术创作自由,从而打造出“网络影戏”的一张新手刺,岂论对上下游都是一个“去污名化”的历程。

挑战者们

从用户订阅数目的增进情形也可以看出,只管Netflix仍是霸主,但挑战者们肉眼可见识多了起来。

对于Disney 、HBO max、Peacock、Paramount 这些老牌影戏公司旗下的流媒体来说,影戏生产显然不是他们最为担忧的部门,既有经典影戏填充片库,也有经典IP可供开发新片。对于它们来说,需要更多解决的是若何改变用户对Netflix等传统流媒体渠道的依赖性,用自身强势的版权内容把用户争取过来。

在Disney 推出一周年时,其订阅用户就到达了8400万,而这最初是对其2024年的用户数预期,也是Netflix积累了快要十年才到达的成就。这充实体现了内容身世的流媒体玩家相比渠道为主的流媒体玩家拥有的优势,在流媒体的存量竞争逻辑中,这无疑是当头一棒。

只不外,优势有的时刻是通过“拆东墙补西墙”带来的。在疫情来临之后,影片院线上映的收益有所缩减,而且为了助力新平台的冷启动,需要加码重量级的独家内容,不少老牌影戏公司拿自家的头部影戏项目开启了院转网或院网同步动作。在流媒体的“甜头”眼前,老牌影戏公司也成了院线利益的倒戈者。

在阶段性的实验之后,事实证实这似乎不是恒久之计。迪士尼《黑未亡人》宣布院网同步时遭到了演员和导演的索赔,而且由于能在流媒体旁观,其院线票房从第二周最先,下滑曲线就十分陡峭。而华纳兄弟也宣布了一整年的院网同步实验竣事。

而从今年最先,这些公司倾向于将院线和网生内容离开,准备专门为流媒体打造影片。经典笑剧《后裔一箩筐》的重启版将于3月18日在Disney 上线,此外尚有《匹诺曹》真人版、《邪术奇缘2:排除邪术》和《女巫也疯狂2》等片,均将于年内上线。华纳兄弟也示意,2022年的大部门影戏将坚持45天的窗口期,但会专门为HBO Max制作10部影戏。

等这些作品悉数面世之后,或许什么是“流媒体影戏”真正的容貌,能有一个更清晰的画像。

而对于那些没有内容制作基因的“跨界者”——Apple TV 和Amazon Prime Video来说,押注流媒体影戏显然是更大的挑战。

和只有流媒体的Netflix差异,苹果和亚马逊都是更重大的企业。它们有着更壮大的渠道优势,内容并非唯一的卖点。同时,流媒体对它们来说也只是商业生态链中需要被填补和增强的一环。因此,利益诉求的差异,决议了岂论是在打击奖项的艺术片中,照样知足用户的商业片中,都不需要像Netflix那样破釜沉舟,而是有的放矢。

亚马逊并没有若干内容基因,与其组建团队逐步试错,不如行使团体的资金优势“买买买”。2016年,亚马逊以1000万美元的高价拿下了《海边的曼彻斯特》,并在次年的奥斯卡上拿下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奖,成为了史上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项的由流媒体刊行的影戏。

今后,亚马逊在各大影戏节上以“进货”的姿态一直购置版权,同时也盯上了不少老牌影戏制作公司弃捐的项目。2021年1月,亚马逊斥资2亿美元收购了派拉蒙设计刊行的《明日之战》,这成了亚马逊在收购一部故事片上投入的最大一笔资金。

2021年,亚马逊更是一次性买了笔大的——斥资75亿美元收购好莱坞老牌片商米高梅,这一收购价钱比米高梅此前市值溢价了60%,让原本感兴趣的苹果、Netflix以及NBC全球都望而却步。而收购的最大念头,毫无疑问是老牌制片厂厚实的片库和IP资源库。据报道,米高梅有着4000余部老影戏和17000小时电视的内容库,其中包罗《007》系列、《机械战警》系列、《洛奇》等着名剧集。

以“捆绑销售”为主的Prime会员,同样十分需要大容量的片库。不外,比起Netflix或许更注重内容所展现出的品牌气质,Amazon Prime不必有这样的郁闷。由于流媒体内容只是整个亚马逊服务下的一个弥补,用户是为了所有亚马逊服务的整体价值而付费,因此Prime Video当中的内容只需要知足基本要求即可,无需到达让用户冲着内容自己的魅力去付费的境界。

因此,亚马逊再有钱,在流媒体上的投入也是有界线的,这只是它的“护城河”而非“城”自己。

与之相异的是苹果,同样不差钱,同样有着重大的生态链,Apple TV 至少到现在为止照样在意自身品牌气质的。从2018年最先举行自制原创内容的Apple TV ,那时只拿出了10亿美元。2019年Apple 高管接受访谈时曾形貌苹果的影戏战略为“适度且经由深图远虑,一年不跨越 12 部影戏”。

“小而美”的计谋让苹果绕开大型影企,选择和新兴的自力公司A24相助。毒眸在此前的文章中曾先容过(点击阅读往期:),这是一家能针对性生产“怀揣高尚自我道德期许的谈论家、评奖裁判们最求之不得的那一类作品”的企业,同时也是“具备互联网头脑,能够用大片的宣传方式宣传自力影戏”的企业。

这样的相助,让Apple TV 既可以不用破费巨额的成本,同时也能“抄近道”向艺术节奖项提议打击,对于这个入局流媒体时间较晚的后起之秀来说,或许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据苹果通告显示,Apple TV 的影视作品已获得240项大奖和953项提名,包罗奥斯卡奖、SAG 奖、BAFTA 影戏奖、谈论家选择奖、黄金时段艾美奖等等。

而现在,在浅尝胜利果实之后,苹果展示出了更大的野心:2022年,苹果将增添新电视节目和影戏的产量,每周至少推出一个节目。通过频仍的更新和更厚实的内容片库,Apple TV 最先向头部选手们看齐。

挑战者们走的路各不相同,但总体上为流媒体影戏钻营到了更大的话语权。走到一定阶段之后,他们也仍然会晤对和Netflix相似的问题。本质上,在疫情来临之后的新时代,需要重新熟悉的一个问题是:流媒体真的有那么需要影戏吗?

双向奔赴照样权宜之计?

最初,流媒体要做影戏固然是用户需求倒推的结论。在Netflix已经依赖原创剧集内容打响名头之后,2014年,在一项针对全球跨越50万会员用户的问卷考察中,“是否期待看到Netflix原创影戏?”的问题下,93%的用户选择了“迫切希望”。

但“迫切希望”到今天的效果,是人们发现似乎不能拿对剧集的预期套到影戏头上。流媒体剧集的泛起彻底推翻了电视剧集,但流媒体影戏在内容上与传统影戏的关系,无法谈得上推翻。在频频试水碰钉子之后,流媒体巨头们心里也该有一杆秤了,影戏对于流媒体而言或许注定就是性价比更低的选择。

从投拍成本上来看,影戏和剧集就不在一个量级上。2014年,在一次对谈当中,主持人询问Netflix总裁里德·哈斯廷斯若何看待剧集内容成本的飞速上升时,他回覆道:“你猜《阿凡达》要花若干钱?6亿美元。这部影戏只有两个小时,对比一下,剧集尚有很大的上涨空间,未来的预算只会越来越高。”

这样的对照延续到今天也是一样。去年Q3席卷全球的《鱿鱼游戏》耗资2140万美元,而Q4的影戏《红色通缉令》花了2亿。在制作成本差了靠近十倍的情形下,据媒体披露的数据来看,《鱿鱼游戏》占有用户的旁观时长反倒是《红色通缉令》的十倍。

只管外界很难详细获知,每一位流媒体用户决议付费是取决于某一部剧集作品、影戏作品抑或是其它,但至少在性价比上来看,影戏处于显著的劣势——很难信托《红色通缉令》对订户的吸引力能到达《鱿鱼游戏》的十倍。

同时,即即是和影戏偕行相比,和自身对照已经足够优异的《红色通缉令》照样没能站上行业的顶端。凭证美国影戏协会公布的《2021年影院和家庭娱乐市场讲述》显示,《红色通缉令》在美国流媒体上映影戏旁观时长榜单中仅排名第5,前十中Netflix仅占两席,其余8个均来自Disney 。

这背后体现出的照样影戏内容生产的基本问题。百年迈店迪士尼拥有无数脍炙人口的IP,这都是短短生长十年的流媒体短期内无法缔造的。《红色通缉令》请来了巨石强森、“死侍”瑞安·雷诺兹、“神奇女侠”盖尔·加朵举行大明星拼盘,并在影戏当中穿插三人过往热门角色的梗,已经是在没有IP的情形下最起劲的商业化表达了。

今年年头,据外媒报道,Netflix也将以原班人马推出第二、第三部,似乎意图将《红色通缉令》打造为原创IP。但这部IMDB仅6.3分,烂番茄指数仅36%的作品,有若干能用以IP开发的含金量,值得商讨。

而在这部征象级影戏泛起的Q4,Netflix的用户增进情形仍然难称知足。财报显示,Netflix Q4全球的付用度户净增量为828万,同比下滑了2.7%。哈斯廷斯也直言不讳:“2021年,Netflix付用度户增进了1800万,2020年甚至高达3700万,这大幅度超出了平台的预期,这种状态或许透支了Netflix近期和未来的用户增进。”天花板近在眼前。

尤其是,Netflix近年来的增量用户主要来自于全球市场,而与剧集领域本土化生产的战略差异,Netflix现在的影戏生产仍主要聚焦于北美本土。差异区域用户的文化和审美差异显著,他们倾向于选择本土艺术家创作的影视内容,Netflix明晰这一点,但在影戏的生产端没能像剧集一样和外洋顺遂接轨。

这就导致了,想要在影戏这个“古老”的艺术中挖掘新的用户增进,已经难上加难。影戏仍是流媒体资源库里不能缺少的内容,但却很难成为主攻的箭头。

这也是去年Netflix高调宣布入局游戏产业的缘故原由。据《Variety》报道,在《健听女孩》获奖之后的一周内增添了25%的新用户,并提高了300%的收视率的Apple TV ,紧随厥后宣布的新闻是“将每周免费转播两场MLB(美国职业棒球大同盟)的竞赛”。显然,流媒体想要获得新增量,得横向提供新品类,圈住更多传统影视内容之外的受众。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可以想见的未来里,“依赖出品的文艺片获奖而累积平台的品牌效应”的模式不会一直延续下去,流媒体给影戏艺术家提供的创作乌托邦终究是有时限的。而在院线这一端,疫情对全球观众院线观影行为的打击度几何尚需时间来验证,这决议了影片事实是院线刊行照样流媒体刊行能带来更大的收益。但能确定的是,若是这个问题的谜底是后者,那么在横向对比下,其未来的天花板将会十分有限。

影戏救不了流媒体,流媒体也救不了影戏。二者在时代的拉拢下短暂携手,但最后都市奔着自己的“真爱”各自散去,只留下了那些“必须给用户提供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