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网易即将港股IPO,下一个是拼多多们?
6月11日上午,网易(9999.HK)将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买卖。一个星期后,京东(9618.HK)也将正式上岸港交所。
网易港股发行价定在每股123港元,筹资总额为27亿美元;京东发行价上限为236港元,可能拟筹资41亿美元。两宗买卖的集资总额或达68亿美元,这几乎是港交所住手5月尾累计融资额的2倍(彭博数据)。
在最受关注的估值方面,一般而言,新经济公司在港股享有高估值溢价。不外参考港美两地投资者给予阿里的估值水平,网易京东能够获得的溢价空间可能有限。住手6月9日,阿里美股市盈率为27.94倍,港股市盈率为28.36倍,差异不大。
住手36氪发稿时,网易美股价钱盘前上涨6.83%。
回流香港的中概股,不缺钱但更着急
和阿里一样,此次回归的网易和京东都属于不急着要钱的公司。
凭据招股书,住手2020年3月31日,网易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56亿元、短期投资约194亿元、经营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为65亿元。这意味着网易短期内可支配的资金规模在315亿元左右。网易在招股文件中提到,现在这个水平“足以应付至少未来12个月的预计所需现金”。
京东方面,其住手一季度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5亿元,短期投资为294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去年同期相比转负,为-15.42亿元(主要因疫情特殊情况下补助商家所致)。再加上公司今年4月提取此前可用循环银行融资额度下剩余的5.5亿美元。京东以为,这一流动性水平“足以渡过延伸的不确定期”。
事实上,回首两家已往3个财年的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出,网易2017-2019年时代,每年经营活动都有大量净现金流入,而且流入的现金规模整体上有所上升。京东也同样,抛开疫情特殊影响下的2020年一季度数据,已往三年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规模在扩大,且净流动欠债已往三年分别为32亿元、160亿元及9亿元,去年业绩改善的效果显著。
不外相比网易,京东虽然从2019年一季度最先了盈利之路,但其所在的电商市场竞争加剧、补助战从未住手,因此通过二次上市多备点钱总是好的。京东在招股书中也提到,现有的营运资金,加上此次上市召募的资金净额,可以知足至少未来12个月的资金要求。
数据来自网易招股书,36氪制图
数据来自京东招股书,36氪制图
只管网易和京东不为钱来,但相比阿里,它们回归的心情更迫切一些,这是由于它们正面临新的羁系风险,而这个风险解决起来异常棘手。
阿里去年11月回港上市前面临的羁系靠山是,美国政府那时对包罗中兴、华为及其他关联科技公司举行制裁,这引发了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对羁系局限及羁系力度增添的担忧。
现在,网易和京东面临了更大的羁系挑战,他们可能因无法知足相关审计律例而支出更高的成本,甚至是潜在的退市风险。
,,淘宝的目标,快被张一鸣和宿华实现了?
美国高层官员提醒投资者郑重持有中概股,此外美国联邦退休节俭储蓄投资委员会(FRTIB)示意无限期推迟其国际基金调整投资组合的设计,该设计原本要把一些资金投给部门中国公司,这是现在直接生效的一个动作。
纳斯达克5月中旬示意,关于修订上市规则的提议已经提交给SEC并期待审批。规则修订主要是调整部门国家公司的上市尺度。SEC需在7月2日前回应是否批准提议。
思量到现阶段,《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尚未生效,生效后也尚有三年的宽限期。业内人士剖析以为,该法案现在对中概股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不外它确实反映了一种情绪。
瑞联银行股票研究部董事陈菁瑜对《香港经济日报》示意,预期美国市场将大型中概股强制除牌的机遇较低。她以为,假设上述公司被除牌,纳斯达克买卖所市场价值将响应降低,也会失去买卖用度等收入,某种程度上是双输款式。
差别类型的中概股公司怎么办?
羁系风险让中概股回流香港的措施加速了,但只是诸多驱动因素里的一个。事实上,阿里去年11月尾的乐成回归给许多中概股都做了树模,许多公司原本也在设计回来香港上市。网易最早传出赴港二次上市的新闻是在今年年初,那时刻相关法案羁系风险尚未泛起。
不外,在当前美国市场羁系风险加大、海内利好政策不停的靠山下,中概股要不要回来、要怎么回来,差别类型的公司也有差别的考量。
36氪梳理Wind数据发现,住手6月10日,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数目为250家。凭据华兴资源的讲述,住手今年5月尾,知足港交所条件、可申请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共有36家。尚有其他一些因业绩披露不足两年,或在2017年12月15日之后才上市的公司(须修改组织章程文件,相符联交所VIE和差别投票权的相关规定),好比拼多多、哔哩哔哩、爱奇艺、腾讯音乐等,若是它们想回来,还需要等一段时间。
36氪制图,市值数据住手周二美股收盘
对于头部中概股来说,若是相符回港二次上市的条件,那么他们这个时刻回归将享受最大利好。一方面大型企业对照容易吸引到投资者,这是由于港股近半数投资者来自外洋,以机构为主,投资气概着重历久价值和大盘股。
另一方面,大型中概股尚有被纳入恒指的想象空间在。今年5月,恒生指数示意,将同股差别权及第二上市公司纳入恒生指数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选股范围。凭据细则,阿里、美团、小米等新经济公司有望8月起被纳入。纳入恒指,可以提高公司在资源市场的知名度,也会提高公司股票的成交量。若是后续沪深港通再进一步铺开,二次上市公司还能直接对接内地投资者,那么买卖量和公司估值攀升可能就是预期中的事。
不外相符条件的中概股也不是一定会回港上市。中伦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李俊杰撰文指出,有些公司可能知足条件,但由于市值不算太大,在香港二次上市可能会导致缺乏流动性的问题。
此外,两地上市的买卖和运营成本也是中型公司需要权衡的一个因素。据招股书,此次网易回港上市,包罗包销佣金、上市费、买卖费等在内的用度,预期合计最高达3.607亿港元。
除去相符条件的36家,仍有200余家中概股不能在香港二次上市,它们的市值也较小。对于不能在香港上市的小型中概股来说,李俊杰以为,这之中部门优质的公司可能原先就在思量私有化。从市场博弈的角度,这些公司推动私有化的有利时点可能是三年宽限期的后端,届时可能会由于将被克制买卖而使股价低迷,从而降低私有化成本。
尚有一类就是计划上市的中国企业了,他们对在那里上市这个问题的态度在发生变化。据路透6月10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在向中国证券羁系机构讲述了赴美上市设计的企业中,许多企业现在计划在近一点的买卖所挂牌。
市场上最新的一个例子是奈雪的茶。36氪此前从多位二级市场人士处领会到,思量到由瑞幸咖啡造假事宜引发的一系列中概股风浪,奈雪的茶上市目的地已由美股转向港股市场。
不外,也有业内人士以为,差别市场的合规成本不一样,选择到那里上市照样要从企业自身出发,是否有同股差别权等特殊需求、对上市时间表的预期、自身营业及所在行业的性子,以及是否有可比公司等都是应该纳入思量局限的因素。